是什么造就了低龄琴童?

2012-08-07来源 : 互联网

对于杭州12岁女孩被奥地利莫扎特音乐学院录取的新闻的播出,势必会对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亲们为之一振。他们又再一次看到了成功的例子,又再一次觉得这条路可行。

是不是又会掀起一阵艺术风呢?是不是又会吹来一阵考级热呢?

据解放网报道称:

 “上海音乐家协会今夏钢琴考级在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拉开帷幕。今年上音钢琴考级报名人数约12000人,比去年增加近3000人。上海音乐家协会的报考人数也是稳中略有上升。上音考级负责人毕德荣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近一两年来,新上海人让子女参加钢琴以及其他乐器考级的人数越来越多,这使其在整个参考人群中的比例有所上升。目前,新上海人子女参考的年龄层主要集中在低龄琴童。”

从这则报道中,数字很刺眼,不得不感慨追求艺术的狂热。“参考的年龄层主要集中在低龄琴童。”低龄琴童?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我们来看另外一则来至新京报的报道。

据介绍,在美国,学习钢琴的孩子并不是很多,除非父母对孩子抱有极大的希望,一般学习钢琴的都是在上学以后。而且,只要孩子自己觉得对钢琴学习失去了兴趣,家长也就**勉强。而在中国,乐器的学习通常在孩子三四岁时就开始了,等上学的时候,会一种乐器将成为一种“特长”,在升学中获得一定的优惠照顾。而这种政策的倾斜让更多家长前赴后继督促孩子学习乐器。

中国的天才儿童们,在三四岁就开始学琴了。这就是所谓的低龄琴童,在本应该属于天真无邪的时光变成了严厉冰冷的琴键。是什么理由,让父母亲们如此舍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特长”生的优惠照顾政策?难道只能看到阳光的一面,就可以**忽略背后的阴影?这种敢死队形式,压榨式的强迫学习方式,真的可以造就出“天才”吗?

这些对艺术如此狂热的追求者,只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兴趣是*好的老师”?不!“悬梁刺股”方为真理。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古人说的好。这种传承下来的中华好品质在遇上盲目跟风的追名逐利后,让人看到的,是一种大潮流下的恐惧。恐惧落后,恐惧对比。这也难怪,在物欲浮夸的时代,这是很正常的。只是,不要把自身的恐惧强加到孩子身上啊!

其实都是为了孩子好,要有特长,要有资本,社会竞争这么强烈。这种浪潮中,不会游泳的只有等死。所以,家长们苦口婆心,坑蒙拐骗,甚至**强权的让自己的孩子坐在乐器前面。扼杀了孩子的思想,时间。万丈高楼,现在就踏踏实实的打地基。孩子,不是不给你去玩。孩子,不是不尊重你的兴趣。这是条好路子啊,走通了你就成功啊!

矛盾,这种**矛盾的现象。要如何正视呢?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