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本原理

2012-09-12来源 : 互联网

人本原理是管理学四大原理之一,它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以下主要从“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这一角度来作简单探讨。

现代管理科学的“人本原理”认为,一切管理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违背“人本原理”,就不可能做到科学管理。管理者要做好管理工作,*先要学会做好人的工作这个根本。早期的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对象即职工是管理的客体,很显然,这已经过期的理论是不和谐的,不科学的,不适应****企业的发展的。如今,人本原理也越来越受到现代企业的重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越来越广泛。

人本原理作为管理学四大原理之一,它的主要观点有: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的发展史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在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也就是关键的一步——职工参与。职工在企业中的参与程度高低,反应了企业内部的和谐情况,甚至是发展前景。因此,管理者应当注意处理好这一点,要让职工成为管理的“主体”。而并非是“客体”。重视职工的参与也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必要“生存条件”。

管理学的人本原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了一系列的更正、不停地进步,以求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逐步演变而来的。管理学的奠基人泰罗在管理理论的研究中把劳动者视为机器附属物,让人在规定的程序中操作,从而使人(职工)服从于死板的安排,失去了活动的空间。泰罗之后几十年中,大多数研究者都没有摆脱他的这种理论的束缚,劳动者仍然是生产的“客体”。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管理实践不断向纵深的延伸,标准化管理越来越多地暴露出种种弊端,昔日的“科学管理”显出其明显的不科学成份。到二战前后,部分管理学家开始转变了思维方式,认识到劳动者在企业生产的重大作用。劳动者的行为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的效率、质量和成本;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规模;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景。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经济腾飞再次让管理学家们清醒,进一步认识到职工在企业生产中无比重要的地位,逐渐有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至1980年,中国管理学家蒋一苇于提出“职工是****企业的主体”的观点,从而使职工的地位和作用由原先的“客体”提升为“主体”。这体现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人本原理,也是人们对职工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得到一个新的高度。

管理者对企业进行管理有两条截然不同的途径:一条是高度集权,从严管理。这种管理往往依靠一套严格的企业规章制度来规范职工的行为,制定同一目标,定期计划,平时注重赏罚分明,以求达到整体效率。另一条是适度分权,**管理。这种管理与前者不同,它的管理制度显得比较科学,规章制度也稍微灵活,并非一成不变;注重分权,协调好企业内部人际关系;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结合,从而实现高度的工作效率。对于这两种管理方法,都是可能产生成效的,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不同的状况而合理使用,但哪一种方法更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还得看它是否更接近“人本原理”。

作为管理者,应该要善于从不同途径解决管理上的不合理思路,要时刻把人本管理放在*位。有效管理的方案有很多,但有效处理好业务与人际关系的管理唯“人本原理”*好。管理者不管是从授权中达到人本管理,还是从自我本身的角色转变中注释人本管理,都是重视职工、肯定职工作用的表现。

人本管理的对象和**在人身上,它从生产要素的*高形式着手,抓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综合众多学科的知识进行研究,使人类的管理学从“硬管理”走向“软管理”,从而使管理真正称为“科学管理”。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