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人类社会的核心要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纵观人类管理实践和理论发展史,人的问题始终是一个贯穿管理活动各阶段和各方面的*基本的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的认识也逐渐加深,越来越注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人所发挥的积极主导作用。这种强调和阐述人应居于管理的中心地位并发挥主导作用的理论称为管理人本原理。它体现了社会对人的认识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是管理理论一直不断发展的结果。
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我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由*初表面的理解到*终几乎接近本质的认识,人们对劳动者的认识也是如此。随着认识的加深,人们发现劳动者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而不仅仅是*初的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要素。*初,劳动者被看成是机械的生产工具,是**的机器,管理者片面地认为人的动机和行为都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这种观点一直深入人心。直到二战之后,一些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认识到劳动者的行为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和成本等。通过研究,他们发现,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又取决于需要。随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出现,人们对人性的认识更加深入,人们发现,当个体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时,较高一级的需要便会占据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个体有着多种多样的需要,劳动者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经济需要只是其基本内容之一,所以管理者要从多方面去激励劳动者的热情,引导他们的行为,使其符合企业的要求。1970年以后,人们对劳动者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劳动者从客体提高到主体的地位。
人本原理的实质就在于充分肯定了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通过研究人的需要从而激发人的积极性,实现管理的**益。
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企业是人的集合体,企业所有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员工的工作和努力。管理者不可能对企业内部的情况无所不知,这时就需要比较了解情况的职工参与管理。要实现有效管理,一可以通过高度集权来****率的达成。二是适度分权,有一定的**性。两种途径各有不同,前者把职工放在被动的地位,而后者视职工为管理的主体。两种管理方法各有利弊,管理者不能按部就班,运用管理方法时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具体情况而定。集权不一定就是失败,分权也不等于成功,在两者之间需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作为一个**者,既要发扬**,又要善于集中核心权利;既要关心企业任务的完成,又要关心职工的正当利益。
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的发展
这是建立在世界上没有**的善或恶的人性的基础上而得出的结论。人性在不同时代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或忽视。由封建社会时期的人身依附关系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利己主义,再到后来的逐渐重视并把人提升到主体地位。现代管理,注重员工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尊重每个人,并根据个体不同的需要建立自由灵活的工作环境,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更好地为企业奉献,与此同时,有途径、有条件实现自己的工作动机。
任何管理者都会在管理过程中影响下属人性的发展。所以,在实施一项制度、计划等等时,不仅只考虑对企业的影响,还应考虑到对企业员工的影响。一定要从尊重人出发,才能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