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中欧**工商学院在深圳举办了“2012创新中国高峰**”,众多经济学界的名流、国内外知名公司高管与深圳当地商业**纷纷到场参会,共同探讨企业如何进行创新。
创新是一个近期常被提及的话题。在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前,大家都在为危机四伏的将来寻找解决方案。作为给商业**们提供智力支持的机构——中欧工商管理学院(以下简称:中欧),此刻正在扮演着在用各种不同主题的**去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
商学院不惧经济危机,根据**上教育同行的经验,越是危机时刻,商学院角色就会变得越加重要。英国《金融时报》2011-2012年度**MBA排行榜的调查数据显示,有六分之一的MBA学员在毕业三年内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中国的情况也大抵相似。数年来,中国商学院的入学率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中欧目前在保持较强竞争力的同时,也开始将自己的学术优势和影响力进一步向珠三角地区深层次延伸,以此扩大自己的教育版图。
中欧**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拥有丰富的**经历和不错的学术背景,所以在中欧的发展中充当了重要角色。为此,本报记者就相关话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经济观察报:现在学术界和媒体普遍对中国经济持悲观态度,甚至预言会发生危机,你对此怎么看?
朱晓明:中国经济的确存在不少挑战,其核心就是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已经意识到这一挑战,并将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主线。实现从制造到**、从制造到服务、从投资驱动到消费驱动的转型,当然是艰*的挑战。但是我们没有理由感到悲观。我们的经济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和规模,基础设施一流,人才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推动转型,需要**、企业、学界等各方面的努力。积极的态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中国过去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都走过来了。例如,在世纪之交,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体系坏账率高达30%以上,外界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即将崩溃,但我们通过改革渡过了危机。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改革能实现经济转型。
经济观察报:通过你的观察,你认为到中欧读书的企业家学员中,早期学员跟现在的学员最大差别是什么?
朱晓明:不同了。改革开放初期,当初的学员还缺乏一些基本经济学原理,管理学知识,当时来读书时,他们年龄都会偏大一点,虽然很有经验,但知识还不是很丰富。前一代企业家通过自己的拼搏,在艰苦的条件下建立了自己的产业,对产业很热爱,这是他们显著的特点。相对来说,年轻一代的企业家,他们所处的条件比较好,也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进入学院以前,已经接受过系统教育,譬如读过金融、会计、工程技术,或者是文科类,拥有比较完整的本科教育,还有一些学员本身就是留学的海归,以及国内高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他们在EMBA学员中的比例都在30%左右,现在学员的来源发生变化了,这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将国内做企业的经验告诉他们的同时,还必须将最前沿的、最**化的课程教给他们,因为他们有朝一日是会走向**的。
经济观察报:你认为第一代企业家与现在年轻一代企业家“艰苦”的内涵有什么不同吗?
朱晓明:第一代企业家基本上都是艰苦创业,从比较低的起点开始,现在这一部分年轻企业家都是从比较高的起点开始,但同样我们认为需要艰苦创业。我认为这种艰苦不是衣食住行层面上的艰苦,或者生产流水线那种层面的艰苦,而是要往更高的目标攀登时,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他们要付出更多心理上的承受力或者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经济观察报:关于企业家二代的接班问题,中欧对此有什么针对性的研究?
朱晓明:有一些研究。中欧有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我们也有一些课程是针对成长起来的第二代。他们要么自己来,要么是老爸希望他们到中欧读书,因为第一代企业家很多是在中欧研修课程的。为此,我们专门为第二代设计了课程,希望第二代能继续成功。当然不是必修课,会有一些讲座。
经济观察报:在你看来,中欧目前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
朱晓明:中欧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教授和他们的学术思想。一家商学院的真正竞争力在于它的教授队伍。例如,中欧拥有吴敬琏、吴晓灵、许小年、杨国安、丁远这样非常著名的学者。他们不仅推动着企业进步,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吴敬琏教授说过,“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要为中欧记上一笔。”
此外,校友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校友是中欧的“产品”,他们的成就和发展直接影响着中欧的品牌和资源。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上万名校友,这是一个具有很高价值的商业网络。
经济观察报:对中欧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朱晓明:我们的核心使命就是培养商界**者,尤其是能适应当今**化竞争的企业家。虽然中国GDP已经世界第二,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头号制造大国,但是中国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企业。在世界知名大品牌中,中国企业很少,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究其关键原因,是因为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还与跨国公司相去甚远,管理效率偏低,创新能力偏弱。商学院可以为中国企业在**赢得尊重。
经济观察报:在外界看来,去中欧**工商学院学习,拿一个学位,无形中为自己贴上“最聪明和最富有的人”这样一个标签。你怎么看?
朱晓明:一方面,我们有严格的入学标准,更重要的是,学员通过学习能发生质的变化。他们不仅学习到全面的管理能力(财务、战略、**艺术、营销等等),更在思维模式上发生很大转变,开拓了战略视野,学会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