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中的智慧,或许以前不甚了解,但在经济文化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能从古书中寻找先人的智慧,联系实际,从而获得成功。今天小编来总结下管理者应有的心态,书中的智慧,也能成一种管理方法。
心态一:有容乃大海纳百川
《周易》坤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是宽容之母,以之厚重包容万物,美好的、不好的等等,做人要学大地的智慧,有容乃大。TCL“***”李东生谈管理风范时说:“包容比自己弱的人,尊敬比自己强的人,愿意听取不同的意见,才是一个管理者应有的风范。”包容比自己弱的人,这是一种气质、是一种气度,也体现了出李东生作为一名高管人员拥有的一种管理智慧。
包容意味着接纳、接受。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即在工作中,**往往觉得自己的想法、做法是正确的,很难接受不同的意见。事实上,每个人的角度不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想法的局限性,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才能做出好的决策。作为管理者要能容不同意见的人,不能只喜欢与自己看法、想法及做法都一样的人。当**不能心胸狭隘。这会是一个致命缺陷,作为管理者心胸一定要开阔,要像大海一样,纳百川。
包容意味着指导、引导。**就是“三分领、七分导”。作为管理者,不能仅仅是安排工作或发号施令,指导和引导员工做好工作及帮助他们成长也是其本职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一点作为管理者要一定明白的。
包容意味着尊重。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可见人人都需要尊重。在企业,员工需要尊重,其实每个当**的也希望得到员工的尊重,而尊重是互相的,要想得到员工的尊重,*先要尊重员工。尊重也是一种生产力,只有员工感到自己被充分的尊重、重视了,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潜力!管理从尊重开始。
心态二:推己及人反求诸已
在企业,管理者的角色与一般员工是不同的,身为管理者,要处理好自己与员工的关系,除了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外,更重要的是还要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企业中员工多,层次不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自己的难处,比如有个人问题也有家人问题,有工作方面的问题也有生活方面的问题,有生存方面的问题也有发展方面的问题,有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也有心灵深处方面的问题,总之,有诸多的问题、烦恼和困惑。实际上,每个员工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自身的问题,作为管理者也要换位思考,要站在员工的角度,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和处境,要急为员工所急,想为员工所想,尊重和爱护自己的员工,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员工的尊敬和拥戴。《孟子》中道:“爱人者,人恒爱;敬人者,人恒敬。”有仁爱心的人会爱别人,有礼让的人会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
作为管理者来说还需要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反求诸已。“反求诸己”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说:“爱人不亲,反其仁;*人不*,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归之。”当管理者遇到问题或挫折,或者是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能把一切怪罪于外界。现实工作中,**推卸责任是一件常见的事情,很多人都有感受或是遇上过此类事,出问题的时候,明明是**自身的原因,但还是怪罪别人,其实推卸责任是一种很不明智的选择,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好的做法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