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包进银行工作”的**看似轻率,却导致500余名家有毕业生的家长们接连上当受骗。笔试、面试、培训、签订就业协议,诈骗团伙巧设连环局,四年时间骗得上千万元。从追逐“事业编”到梦碎“事业骗”,一个并不高明的骗局,为何让如此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纷纷受骗?这背后折射出来的种种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深思和警惕。
究其根本,这个骗局之所以能够成功,利用的正是托关系“走后门”的不良社会风气。正是因为这种不公平的方式在社会上取得了普遍性的成功,才引得如此多的人争相效仿。这种不良风气其实何尝不是一种“就业**”? 从古便有“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在父母的观念里,孩子有了事业单位编制,就意味着有了铁饭碗,以后的养老、医疗也就有了**,编制因其特有的高附加值一直受到追捧。然而近几年事业单位改革对事业编制总的原则就是“精减”,这就意味着改革后事业单位如果没有大的职能变化,增编似乎基本无望。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在全国的普及和深入,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编制被冻结,禁止新增编制。犯罪分子利用父母爱子女的心理,口口声声说包进事业编,就出现了被骗的现象。
再者,从大量本科甚至研究生争报哈尔滨清洁工职位,到上海博士、硕士、海归争报上海城管,为的无非就是所谓的“铁饭碗”。求学数十载的高学历毕业生,放弃自己的专业,去从事科技含量低的岗位,为的只是工作稳定轻松。“铁饭碗”,是“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延续。究其**,一是公务员工作稳定,工资及各种福利待遇很不错,还时不时地享受到“三公消费”;二是公务员工作清闲无压力,有些博士、硕士在机关里不过做些收收发发的工作而已,且与脏、累、差靠不上边;三是如今官员地位太高,权利太大,灰色收入多,这对大学生同样充满诱惑,所以“考公”的目的往往是想当官,好“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四是迫于找工作难,于是“考公”成为*选,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
当然,大学生想捧“铁饭碗”不是坏事,而且从付出了高昂教育成本的角度上讲,甚至要求高一点的工资待遇和较好的工作环境也是理所应当。可是,这种超乎寻常的现象,同时也折射出当前整个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不合理。试想,如果社会**足够完善,人人享有公平公正的权利,全社会有足够的安全感,那么多人还会争先恐后地报考本来希望很缈茫的公务员吗?因此,很多人以为只要考上了公务员,就等于捧上了“铁饭碗”,就可“一生有靠、高枕**”了,谁能不趋之若鹜?
年轻人对“铁饭碗”过分产生依赖心理,无疑,说明缺乏进取心和自信心,这肯定会影响到国家的创新能力,这才是*令人担忧的地方。所以,如何为大学生们拓宽就业门路,并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除了家长以外,**有关部门也应该深思,要刹住这种不正之风,需从根本上加强监管,严肃公开用人制度。让整个选拔环节公开公正,才能实现社会公平,净化不良风气。
上面这个骗局折射出来的只不过是制度之悲哀,个人之愚蠢,怨不得别人!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