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很多小孩会吵着自己打理自己的小金库。父母在培养孩子财商的同时很容易堕入误区。那么培养孩子财商的误区有哪些呢?中国父母应该从外国父母那里学到些什么样的培养孩子财商的妙招呢?下面用几个例子来详细讲述。
培养宝宝财商的误区
焦点1:“哭穷”限制孩子花*
蔡女士的女儿佳佳(化名)在幼儿园读大班,别的小朋友穿了什么新衣服、靴子,买了什么新玩具,佳佳回家就又哭又闹,缠着妈妈给她买。这样下来,佳佳一个人一个月的花销差不多是妈妈一个月的工资了。经过慎重考虑,妈妈决定采用“哭穷”教育。去买东西时,故意让佳佳看看空*包,并唉声叹气地说:“没*了。”该交水电费时,妈妈故意让佳佳跟着,眼睁睁地看着*交到别人手里。一个月后,佳佳果然省了不少*,很少再乱要*买东西了。
“哭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妈妈很高兴。可没过多久,新问题出现了。佳佳是明显省*了,可逐渐变得抠门了。和小朋友玩时,她不愿把自己的玩具与别人共享,理由是:我家没*,玩坏了就买不起了。孩子的小气行为让妈妈头疼,而且她又发现家里的空饮料瓶越来越多,都快变成垃圾场了。“我家没*,我捡空瓶子回来好卖*。”佳佳一脸无辜地说。
**的话:其实,这种“哭穷教育”方法在教育的开始阶段,可能会起到节约的效果。但时间一长,孩子会变得吝啬起来,有的孩子甚至会因为担心家庭的经济变得敏感、变得自卑。孩子因为担心要用*,变得不爱和同伴一起玩,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交往、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对待“*”的问题上,家长要用“健康”的心态,教会孩子合理用*。当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能力后,有的家长仍把*管的死死的,这就不足取了,这会剥夺了孩子很多的学习锻炼机会。
你不妨可以这样做:
1、通过游戏,认识*币。
通过元、角、分的换算游戏,认识*币,不光是让孩子说得出*币的面值,还应知道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如乘公共汽车时,让孩子去投币箱投币,知道有空调的公交车票比没空高的的贵。也可以让孩子去买雪糕,知道不同品牌的雪糕,价格是不一样的。待孩子熟悉元、角之后,还可以接着教他认识十元、二十元、五十元,或者认识十元。总之,应根据孩子对*币的实际加深认识,也可通过购物游戏,让孩子学会换算关系,感受到了快乐。,
**游戏:我是大富翁
大富翁则是一种实战版的理财游戏。每个玩家收上都有相当多的本*。如何利用这些*去投资,让自己变得更有*,是玩家们所要学习和动脑的。但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在里面,很可能出现血本无归的局面。这种贴近现实生活的设计正是该游戏的魅力所在。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更直接、具体、频繁的接触“*”,同时掌握 “投资”、“财产”、“工资”、“赔偿”等名词。
2、把*的支配权交还给孩子,懂得分辨“需要”和“想要”。
利用储蓄罐来存*,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方法,但对于孩子却很有吸引力。在选择储蓄罐时,建议家长和孩子自己一起动手做,这会大大增加孩子对存*的兴趣和决心,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给储蓄罐上锁,在四周贴上各种纸币和硬币的图案,让孩子存*的同时,学会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如购物时,可以事先让孩子列一张购物清单,培养孩子养成精打细算,从长计议的好习惯,避免购物冲动。当父母和孩子共同面对一样不需要买的玩具时,不要说你付不起*购买,而是要说玩具的需要性不大,否则只是在回避教导孩子价值观的责任,也会使孩子对家庭的经济条件产生困惑和不安。
3、培养孩子做事的计划性。
另外你还可以给孩子建立一个小账本,小账本上面写上孩子的名字或贴上孩子喜欢的标志,小账本要记录每次孩子的存*数目,时间以及*的来源,同样对孩子每次花的*也要记下它的时间、用途和数目。对每次给孩子的*,要帮助孩子在事先准备的记帐本上记好。如积攒多了,孩子不便保管时,可单独存入银行,或家长代为保管。在这个过程中,将步骤、细节以及一系列的专用名词如:开户、密码、利息等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对银行和存款有初步的了解,这对他将来理财有很大的帮助。
焦点2:家长盲目给*让孩子以“*”为上
有个妈妈想让女儿体会劳动养活自己的道理,把她每天要求女儿所做的家务、自我服务和学习等项目一一标上各种不同的价格,这些*合起来,孩子乐开了怀,以后每做一件事,就要谈报酬……
孩子做家务按劳分*,本无可厚非,但由于孩子对金*的认识、理解还比较粗浅,长期用*来支付家务的报酬,很容易养成孩子一切朝“*”看的功利思想,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你不妨可以这样做:
1、让孩子有选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享受做家务的乐趣。
其实,做家务也要让孩子“投其所好”地选择,正由于家务是孩子自己选择的,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即使简单的剥豆,孩子也可发挥自己的创意,在豆豆上打洞后,用细绳将豆豆穿起来,做成一串别致的配件来打扮自己,增添了不少生活情趣。
2、让孩子知道*来之不易。
家长可给孩子讲讲或带孩子看看自己的工作情形,让孩子知道家长工作辛苦、挣*不易,同时让他们懂得只有劳动才有收获,教育他们珍惜父母的劳动。
3、减少*对孩子的诱惑力。
有些父母喜欢把金*当作是奖励孩子的犒赏,所以就告诉孩子:“如果你今天帮忙洗碗,我就给你一元*。”虽然这是一种鼓励的方式,但家长在运用此方式时特别小心,应避免不断提高筹码以及养成孩子习惯得到奖金的模式,否则一旦没有奖金诱惑,孩子就容易失去做事或用功的动力。因此,在运用金*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家长应谨慎拿捏分寸,不要让孩子会错意,让金*成为杀伤孩子的工具。
4、指导孩子正确使用零花*。
如帮孩子制定一个零花*的小计划,列出哪些是必须买的,哪些是可买可不买的;
告诉孩子怎样把省下来的*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引导孩子有意义地使用*如给灾区捐款献爱心等。
德:童话打开金*之门
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面对孩子却有生动的一面。向孩子讲述理财童话故事的《小狗**》风靡一时。让我们看看这本书讲些什么:“如果你只是带着试试看的心态,那么你最后只会以失败告终,你会一事无成。尝试是一种借口,你还没有做,就已经给自己想好了退路。不能试验,你只有两种选择,做或者不做。”“你能否挣到*,最关键的因素并不在于你是不是有个好点子。你有多聪明也不是主要原因,决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这些生动有趣的话语,相信孩子们在树立金*观念外,还会学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美:卖玩具换收入
作为移民(微博)国家的美国,历史很短,所以美国人传统、保守的思想较少,在生活习惯上也不墨守成规。同样,在子女理财教育方面,习惯花未来*的美国人也与其他国家颇有不同。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的意识。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打工去!”美国小孩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这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英:能省的*不省很愚蠢
提起英国人,给人们的印象是过于保守,这种作风体现在理财教育方面则表现为,英国人更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所以,英国人善于在各种规定里寻找最合适的生活方式。在英国,从幼儿起就开始理财教育,并针对不同阶段提出不同要求:5岁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的不同来源,并懂得*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至11 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
日:管理自己的零用*
日本人讲究家庭教育,他们主张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家长都鼓励孩子长大一点,就利用课余时间在外打工挣*。在日本,很多家庭在给孩子买玩具时,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
培养孩子的财商很重要,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堕入误区啦。中国的父母可以学习一下外国父母培养孩子的方法,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