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聘教师重海外经历不是海归博士也白搭

2014-04-10来源 : 互联网

新年一过,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求职就将进入高峰期。北京一所211**高校的应届博士毕业生胡松,*近就一直在为留在本校、成为一名讲师而努力,但希望似乎越来越渺茫。今年刚刚30岁的他年龄在博士生里并不算太高,况且上学期间他还曾担任学校的助教和辅导员,还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多篇署名论文。无论是学术还是教学,经验都不可谓不丰富。胡松告诉记者,上周导师找到他,委婉地表达了可能无法留校工作的消息,“原因只有一个,我没有‘海归’背景,学校很看重这个。”

记者查询北京大学[微博]、清华[微博]大学[微博]、中国人民大学[微博]等知名高校的人才招聘信息,发现这些高校大多将教授、“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人才作为自己的招聘**。在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聘青年教师的信息中,不少岗位都明确要求应聘者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如“清华大学人员招聘系统”中,法学院民法学讲师岗位要求应聘者“具有法学博士学位,具有海外留学[微博]经历”;中国人民大学公布的2014年教师招聘计划中,***主义学院招聘应届毕业生,提出“有国外留学背景优先”。

北京大学一位校**向记者透露,目前北大招聘理工科类青年教师,基本都要求在海外**高校有博士学习经历或者博士后研究经历,就连北大自己培养的博士生,也很难一毕业就留下当老师,“必须得出去转一圈”。该校就业指导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也印证了这一说法,“不仅是北大,现在不少985、211工程高校都在这么做。”

“这些大学连自己培养的博士生都信不过了,认为只有‘海归’博士会念经。”几位应届博士毕业生对记者感慨,他们认为自己并不比海归博士差,足以承担起本科生教学任务,同时了解国内的学术研究背景,更容易取得科研进步。

记者采访北大、清华、人大等多所高校的教师,不少人坦言一些“海归”博士入职后未能表现出他们应有的能力,“至少与他们的论文、毕业学校背景不相符合。”北大一位教授对记者说,目前国内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是弱化教育教学、强化科学研究的,“海归”博士生的毕业学校和在国外发表的论文都是“加分因素”,“我们也知道这样不合理,但科研项目事关职称、经费、资源,所以只能偏向海归经历。”

相关新闻

***将抽检博士论文

为**学位授予质量,***今天公布“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征求意见稿)。

“抽检办法”规定:学位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范围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10%左右,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5%左右。

每篇抽检的学位论文送3位同行**进行评议,**按照不同学位类型的要求对论文提出评议意见。3位**中有2位以上(含2位)**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3位**中有1位**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再送2位同行**进行复议。2位复议**中有1位以上(含1位)**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

对连续2年均有“存在问题学位论文”,且比例较高或篇数较多的学位授予单位,进行质量约谈。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中,将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作为重要指标,对连续多年出现“存在问题学位论文”的学位授权点,依据有关程序,作出限期整改或撤销学位授权的处理。

“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也于今天发布。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