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将民族文化传承移植校园 频危文化现生机

2014-05-04来源 : 互联网

中新网河池11月10日电(蒋雪林谭桂珍)广西河池市**一所全国中小学中华**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五小学9日晚向当地民众及来宾展示了民族文化传承教学成果。该校通过特色校本教材,将河池市民族文化传承移植进校园,使许多少数民族频危文化重现生机。

9日晚,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五小学迎来建校50周年。当晚,师生们向来宾展示了苗族高脚马、壮族“僚球”、壮族铜鼓舞等当地特色少数民族文化。

踏入金城江区第五小学,铜鼓、绣球、壮锦、手工艺品等河池区域民族传统文化元素一一展现于眼前,门、窗、墙、地板都让人感受到了浓郁的河池民族文化气息。

金城江区第五小学校长黄献芬10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现有教学班44个,在校学生2453名,教职工11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813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74%;少数民族教职工90人,占全校教职工数的79.6%。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从娃娃抓起。”黄献芬说。

她说:“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关键是利用载体来表现民族文化的内涵。”2006年,该校提出《弘扬河池乡土文化,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校本课程开发实验的设想,得到全体教职工认同,并于2006年12月出版了《河池乡土文化课外读物》;2010年,学校将《河池乡土文化课外读物》改编为《传承河池民族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特色校本教材,真正打造了民族文化的“载体”。

黄献芬介绍,金城江区第五小学有意识地将河池民间手工艺品、民族体育竞技、山歌、民族舞蹈等非物质文化带进课堂,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在师生中大力开展“五个‘一’工程”,即:每学期学唱一*民族歌曲、学跳一个民族歌舞、学做一件民族艺术作品、学练一个民族体育项目、了解一个民族风俗。使学生在参与体验教育过程中受到思想熏陶,增强传承民族文化的兴趣。

黄献芬称,金城江区第五小学还在艺术节、体育节等校园节庆中为民族文化搭建传播、传承的舞台。经过创新的滚铁环、喇叭球、打陀螺、*粽粑等民间竞技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河池市,除金城江区第五小学开展将民族文化的传承融入校园教学外,罗城仫佬族自*县东门镇中心小学也正在进行类似的尝试。东门镇中心小学副校长**芳介绍,该校把仫佬族传统的“斗鸡”、“*粽粑”、“仫佬竹球”、“烽*球”等民间活动创编为适合儿童的体育活动,并列为运动会比赛项目;同时,将民族文化课程定为学校常规教学管理评比的考核内容。

据介绍,地处广西西北部的河池市生活着壮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等8个世居民族,其中罗成仫佬族自*县是中国**的仫佬族自*县,环江毛南族自*县亦是中国**的毛南族自*县。据介绍,随着现代科技的逐渐融入,仫佬族及毛南族民族特色慢慢淡化:仫佬族山歌仅限于祖辈们的生活中,环江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手艺年青一代已少有人知晓,仫佬族和毛南族的民族文化均面临着传承困境。

黄献芬说,推动民族文化传播,不仅是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工作,更需要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学校是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好基地,只有将当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植根于校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可能重现生机。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