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1月7日电(见习记者李梦清)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是用笔记录比好记性更有用,学生课堂上亦是如此。但如今的大学课堂上,少了许多“沙沙”的写字声,取而代之的是“咔嚓”的手机拍照声。记者采访得知,浙江不少高校课堂都出现了“笔记”成“拍记”的情况,关于其利弊,也引发了学生、教师及**的探讨。
记者采访浙江多所高校了解到,课堂上使用手机或ipad等工具拍板书已成为许多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
中国计量学院大一学生王玲(化名)告诉记者:“上课的时候,很多同学尤其是男生,经常使用手机或ipad拍板书。”
在她看来,拍笔记是一种偷懒的方式,但相比于手写笔记更便捷、省事。因而一般情况下她都是手写笔记,若是碰到来不及的状况,也会拿手机来拍。
“拍笔记很常见啊。”浙江传媒学院大三学生小李如此说到。不过,他告诉记者,如果要达到掌握知识的效果,还需要课后去整理上课所拍的图片。
对于手机拍笔记,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灵革投了反对票,他认为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拍笔记不如记笔记来得系统化,所以他并不看好拍笔记的实际学习效果。
该校管理学院副院长葛进平则认为,在如今的社会,除了笔,手机、ipad等现代化工具也可以成为学习工具,能及时记录知识,不过拍笔记的同时也要及时跟上老师上课的思路。
对此,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分析,如今的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因而将手机或ipad等作为平日学习的一种辅助性工具无可厚非。
“相对传统的用笔记录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完整地记录板书。”但杨建华认为,如果学生出于偷懒而**依赖手机的记录功能,不去关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精髓部分,就无法达到掌握知识的效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