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教师40年边建学校边教书 五个年级一人代课

2014-05-06来源 : 互联网

这是第29个教师节,但从马充德老人从事教育事业起算起来,已经过去56年了。这本是一个欢庆、感恩的日子,但这个节日或许从来就不属于他——这个已经76岁的老人。

这是一个倾尽一生,把自己献给偏远山区孩子的老人。虽然已经离开占了大半辈子的三尺讲台,但每当教师节这个节日来临的时候,他的心中总是涌动着自豪又莫名的情愫。而每每听他的故事,又总让很多人难以释怀。

“不让我去深造可以,但孩子的未来还远”

边岭村是永登县通远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今天要说的主人公——马充德便出生、居住在这里。1957年,20岁的马充德意气奋发,刚刚从永登一中毕业的他,来到通远乡塘坊小学,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

任教第二年,马充德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当时的敦煌水利学校。然而就在他高高兴兴去公社转户口和粮食关系的时候,因为家庭成份问题被一口回绝。他直接从公社回到了学校,继续任教于塘坊小学。这一年,他结婚了,爱人张菊英也被聘为教师。1959年,他被调至一直任教到*后的边岭小学。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上过学的不多,但凡是上过学的,那他肯定就是我们的老师,虽然我们上学的时候条件很艰苦,有时候连肚子都吃不饱,但他依然认真负责的给我们讲每一个字词。”正如村民桂长元所说,时至今日,在边岭村50岁以下、上过学的村民中,几乎都是他的学生。

虽然离开学校已经很长时间,但在当地只要一提到边岭村的马老师时,周围几个村子无人不知。

五个年级一人代课,边建学校边教书

当时的边岭小学只有四五间特别简陋的房子,没有办公室,学生全部挤在那几件危房中。马充德考虑到这样的条件和环境极不利于教学,于是东奔西走、三番五次,极力说服村里让村民集资,重新修建了五间教室和两间办公室。

那时的马充德,不仅仅是一名老师。到了周末,他自己赶赴沙井驿拉砖拉瓦,由于路不通,砖瓦拉到通远乡牌路村后,再由人工背到学校,即便再辛苦,他也从没有耽误学生的一个课时、从没有不给学生修改作业。

“在我小的时候每当新学期开学,他就带着我们几个稍微大点的学生翻山越岭去临乡的铁丰村背书。”原边岭村党支部书记马占川回忆说,“马老师不仅教学很严厉很认真,还一次又一次劝说那些不让孩子读书的学生家长,让孩子重新回到学校。这样的事情,村里人个个都能说出几件来。”

自从开始了自己的教育事业后,全校五个年级,很长时间内都是他一个人教学,他是校长、是老师,又是一个大家长。**节课,他给五年级学生讲;第二节课,又给一、三年级讲;第三节课,他给二、四年级讲……对于当时的他来说,也许不知道什么是复式教学,但他却一直用着这样的教学方法。

一个人带着全校的课程,熬夜备课改作业就成了他的正常工作。边岭村物资缺乏、村民贫困,马充德便经常自掏腰包,为学校买一些教学所需的粉笔、墨水等用品。对家境贫寒的学生,他始终坚持即使少交甚至不交学费,也不能让他们因贫困失学。在村民们看来,“孩子交给马老师就放心了!”

学校又翻开了新的一页,父子俩却不得不含泪离开

西北师范大学毕业的马福征回想小学那段岁月时这样说,“那时候小,不想上学,他就到我们家去找我、叫我。虽然学校只有他一个老师,但是从来都没有耽误给我们批改作业,连一个错别字他都能指正出来。”

但命运似乎一直在捉弄他。1996年,全省举行民办教师转正考试,当他前去教育主管部门领取准考证的时候,被告知因年事已高无法参加考试。就这样,他又成了一位“被退休”但还继续任教的教师。

因为当地师资匮乏,马充德的长子马建元从1987年开始被聘为代课教师,与父亲一起在边岭小学开始任教。在1992年至1997年5年的时间里,整个边岭小学就只有他们父子俩开展教学工作。

到了1993年,永登县实施“两基”工程(基本普九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父子俩又开始了3年的扫盲工作。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又开始扫盲工作,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终保质保量完成了当地的“两基”达标工作。

1999年,崭新的新校舍终于落成,而在几天后,他们接到乡文教办的通知,免去父子俩的教师职务,学校**启用代课教师。

当时的父子俩无语凝噎,眼含泪水、五味杂陈,转身回家又走上了务农、务工之路,直到现在。

这便是这位山村教师的一生,也许平淡,但并非平凡;看似多舛,但又真实地存在着。即使到了现在,村里的教育事业仍是他*关心的事情;每天早起远远看看学校,是这位老人必修的“功课”,因为那里几乎寄托着他的一切。

标签:马充德边岭边岭村代课任教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