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业困难症” 病灶在资源配置失衡

2014-05-07来源 : 互联网

对于很多大四学生来说,这个寒假过得可能有些焦虑—马上,毕业季的冲刺期就将来临。这些大学生将在就业市场上遭遇比高考更加严峻的考验。

****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27万。这意味着,继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获称“史上*难就业季”后,2014年将再创历史新高。这些大学生将去往何处就业,微观上关乎他们自己的命运,承载了千万个家庭的希望,宏观上更是人口分布、社会结构的再调整。本报推出“大学生去哪儿”系列评论,从社会资源配置、家庭和个人价值观以及教育体制三方面来深刻剖析这一问题。

—编者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去向的大城市与小城市之争,常出现繁杂甚至截然相反的不同论调。有媒体报道,“逃离北上广”开始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潮流,但又有新闻说,“逃回北上广”也有很多实例。究竟是选择北上广还是选择中小城市,这恐怕是大学生就业不可回避的“择业困难症”。

有的人说,中小城市生活质量更高;有的人却坚持,北上广才是“冒险家的乐园”。这两种截然相反的选择,内在原因却都与我国城市资源配置的现状有很大关系。一方面是城市间“硬实力”的差别。选择北上广的人,看中的是资源丰富带来的优势:更有名气的大企业、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广的人脉资源,还有生活、娱乐的多样性。海明威将巴黎比作“流动的盛宴”,北上广对于大学生们来说何尝不是?但那些没有选择北上广的学子,其中重要原因也是因为资源集中而带来的副作用:房价太贵、污染太重、交通太拥堵、竞争太激烈。对他们来说,盛宴吃到嘴里或许味同嚼蜡。

除了资源分布这种“硬实力”外,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在竞争方式这一“软实力”上也有差别。相对来说,大城市是规则社会,优胜劣汰的法则更多建立在个人拼搏之上,充足的流动机会也让那些心怀梦想的人趋之若鹜。但小城市则是熟人社会,个人竞争往往依赖社会关系。有爹可拼固然幸运,没爹可拼的则可能比北上广的房奴们更加悲催。但不能否认,这些不同正是资源不均这一枚硬币的两面,优劣并存不可分割。

除了看到资源配置的复杂性外,我们在讨论北上广是否仍是大学生就业的**选择时,更不能忽视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复杂性。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将“大学生”视作简单的集合概念,急切地将大学生就业现象化、标签化并不可取。以此观之,关于北上广的选择困难症,目前来看与其说是一种确凿无疑的既成事实,不如说是一种感性的、夹杂了乡愁的不安全感。从“逃离”和“逃回”这两个措辞便可以看出,无论哪种选择,都是从两害相权取其轻处罚:要么选择资源丰富的城市,忍受其带来的副作用;要么选择资源贫瘠的城市,习惯平淡安逸的生活。留不住的北上广,回不去的故乡,大学生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使这种仓皇逃遁成为一个复杂交错的社会现象。

事实上,若是以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来评价,资源和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本是正常现象,无论离开还是留下,都是个人做出的理性选择。但尊重这些自然规律,却不能掩盖当下城市之间资源配置明显不均的事实。从资源配置入手纾解大学生就业的不安全感,正是社会和**应该努力的方向。

要回答这道有关城市的选择题,当然也必须从城市破题。正视就业“择业困难症”背后,因资源配置不均而带来的种种焦虑,新型城镇化才能有的放矢。对于中小城市来说,城镇化不仅是建房子,更是人的城镇化,社会的城镇化,以此带动就业机会、竞争规则、生活态度的城镇化;而对于北上广等大城市来说,更该考虑的是如何减少大城市病,降低生活成本。拉近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资源配置的差距,有助于大学生就业更加理性,无论离开还是留下都少一分悲情,多一分淡定。

苏轼词中说“此心安处是吾乡”,要让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保有这份**的“心安”,在城镇化进程中引导资源更趋合理配置、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各方大有可为。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