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分手课”爆棚呼唤大学德育课变脸

2014-05-07来源 : 互联网

84个名额的课容量已引来近500人争选!近日,华东师大马哲老师一门"婚姻与爱情"的选修课"开门大吉",授课精华之一即"分手",其教材涵盖内容全面:从恋爱、分手到婚姻关系,从异地恋、婚外恋到婚前同居都包含其中。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众多网友围观,支持者与批评者可谓各执一词。在中国的教育系统中,"爱情"似乎一直是禁忌字眼,好不容易熬到大学有了恋爱资格,却没有爱的本领,更别提和其匹配的"恋爱教育"。时下有些高校悄然开起了"爱情课",教学大纲中有了"学会恋爱"的内容,不少课程还有了"教会学生爱自己、表达爱、接受爱、**爱、维系爱和放手爱"的宗旨和追求。"爱情课"的开设,在呼吁大学的德育课改变刻板面孔,回归人性的本真。

据一项对高校学生恋爱现状的调查显示,校园恋情的"成活率"仅为1.5%;23.9%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很希望和自己的恋人结婚;22.1%有恋爱经历的受访者是为了"寻找未来伴侣"。爱情本是人类*美好而微妙的感情,*能检测世道人心,能寻得精神快乐,但时下"学业可以毕业,爱情毕不了业"成为了众多学子的心头之痛。

德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在其著作《爱的艺术》中这样表述: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可以说,大学生在生理上已经成熟,利弊已经不是爱情或恋爱本身*亟需关注的话题,而恋爱者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如何把握对方的情感尺度?如何提高恋爱抗挫折的能力?自然成为了大学生要苦苦寻觅的"恋爱秘籍"。

然而现实中,为情所困带来的"荒废学业"、"嫉妒"、"自残"等各种问题,无不暴露出当下大学教育尤其是德育本身的缺位。一些传统的德育、心理课程大多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理论呼吁,考试也以死记硬背的教条为主,未能真正尊重学生心理需求,帮助学生走出道德困境。此时将恋爱列为一门选修课,对学生的恋爱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国内大学的"爱情课"尚属初级阶段,哈佛大学的"幸福公开课"早已**到"追女注意事项"、"约会注意事项"的程度,实用价值更多,同时也不乏从哲学以及伦理学、社会学的高度阐释爱情意义。寓教于乐中,学生受益颇多。

诚然,单纯的一门课承受不了爱的教育,却可引发学生们对爱情的反思,进而改变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德育课程的目的恰恰在此——"逾越自身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