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把学生“累死在起跑线上”的不是家长

2014-05-09来源 : 互联网

搜狐教育*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在中国青年网、未来网联合主办的"青年与代表委员面对面"访谈活动上说,家长一直强调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起跑线到底在哪儿?在郑强代表看来,中国的很多孩子是被累垮在起跑线上的。现在孩子为了读书几乎把吃奶的劲全用上,那些题连大学教授都不能做的,让孩子去做,剥夺了孩子玩的时间及玩的权利。

据报道,郑强代表对现场的家长说,"你们太重脸面了,二楼一个小孩下来碰到,说句英语,很多人都受不了,想我们家的孩子怎么就不读?绝不输在起跑线上。我告诉你们,你们要有点定力。"

真是家长重脸面吗?真是家长没有定力吗?把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责任,推给家长,我认为是很不负责的。让孩子累死在起跑线上的,是现在的择校热和升学评价制度。

我不认为家长是因为脸面就让孩子去学英语,他是担心,别人的孩子会说英语,万一今后入幼儿园、幼升小,自己的孩子一考什么都不会怎么办?如果没有入园难、没有幼升小、小升初的择校热,家长会为在乎脸面而送孩子去上培训班、过早地读英语吗?

我遇到很多家长,在孩子还是很小的时候,也是很淡定的,他后来越来越不淡定,去年还有媒体报道,一位家长感慨,孩子上学一个月,就摧毁了自己多年形成的教育观。何以至此?是因为我国实行的是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所有孩子被纳入一条跑道上比赛,跑在前面的是成功者,跑在后面甚至中间的,都是失败者。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不输在起跑线一说。

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人生活得更美好,因此,健康的教育,是完善每个个体的教育,不存在起跑线一说,换言之,教育是让孩子自己与自己比,做*好的自己。要形成这样的教育,应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推进学校自主办学,实行个性化教育。一个学生如果有数学兴趣、特长,可以多学数学、学深一些,而如果他没有数学特长,而喜欢体育,则不应逼着他学习高难度数学,而应该让其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现在的问题是,每一个学生都被要求学一样难度的数学、英语,且以此来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与否,结果自然是扭曲学生的身心。

难道家长们不知道吗?可以肯定地说,家长们都知道,这对孩子是有伤害的,谁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戴眼镜,晚上11点过还不睡觉?可是他们除了让孩子持续受伤害之外,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一个班级里就连成绩*好的学生都在双休日补课,其他家长能淡然视之吗?

近年来,有很多教育官员,都把目前学生负担沉重的责任,推给家长不理性,认为中国家长过分望子成龙,让孩子不堪重负,还有的则认为责任在*生子女制度,只有一个孩子怎么也输不起。客观上说,近年来,已有家长在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但这是极少数,这些家长有两个特点,一是准备送孩子出国留学,**与我国教育体制玩,有的家长甚至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二是自身家庭情况不错,对孩子的成长看得比较开。郑强称,他的儿子就没读浙大,也从来没有指望他读浙大,而是把他送到比贵州还要西部的一所大学,这并不能说明什么,一则他孩子读小学、初中,不会像其他家长那样有严重的择校焦虑,再则他的孩子参加高考,分数可能只能上西部高校,另外,作为大学教授、校**,他可能是对孩子成长看得比较开的一部分。

更多的家长则必须面对择校热和升学压力。在择校焦虑和升学压力中,家长的理性是要求不出来的,唯有的办法,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消除产生起跑线的土壤,给每个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而督促**履行义务教育均衡的责任、推进中高考制度改革,是代表委员的责任所在。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