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校服之丑与天性之美

2014-05-13来源 : 互联网

所谓种瓜得豆。媒体聚焦外宾参观北师大二附中,旨在展示友谊交流,却意外**校服之争:有网友觉得,同学们穿的校服—那套宽松的蓝白运动校服,“太减分了”!这就像一个*苗,**了公众对国内校服铺天盖地的吐槽,虽然对该不该用运动衣作校服各有看法,但在太丑这点上基本毫无争议。

校服使学生在身份感上区别社会其他人,产生自我约束力,还可催生平等感,减少攀比之风。1993年,国家教委下达《城市中小学生统一着装》文件,拉开了城市中小学统一校服的序幕。然而运行至今普遍不受欢迎,主要原因就是:太丑了。

校服为什么这样丑?这个问题要比马航飞机失联真相简单许多,每个人伸出指头,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比如青少年生长快、照顾贫困家庭承受力、购买方式不透明,等等。但尴尬的是,这些理由,在一件美观得体的异国校服前,顿显苍白无力:从英伦到美国,从日本到泰国,男生校服阳刚帅气,女生校服娴雅可爱。成本不高的校服也可穿出美来,只能说,是我们的学校、家长,乃至社会,没有在乎校服美丑,甚至刻意掩盖其美。“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讲美,讲求穿衣打扮只会让学习分心”,一位初中生家长的话颇能代表一些观点。于是乎,我们的同学继续穿着极为松垮、慵懒沉闷,甚至刻意抹杀了性别的中国式校服,躲在屋里看韩剧、美剧和泰剧。

爱美是人类天性,鸿蒙时期,人类远祖就懂得采集好看的贝类、树枝来装扮自己。求美,不分阶级背景,长幼贵贱。歌剧《白毛女》中的喜儿父女,生活凄苦食不果腹,这样也没放弃对美的追求:“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美是真善之源,从原始人追求自然之美到古希腊先哲强调“灵魂之美”,人类通过对美的孜孜以求进而求得科学之真、道德之善,以此**了万物之灵的**,无怪启蒙运动*匠歌德在《浮士德》中要借临终的浮士德之口,发出“美啊,请逗留片刻”的呼唤。

美如此可贵,批评家甚至认为为了美可以牺牲部分真,德国诗人莱辛在《拉奥孔》中谈及古希腊雕塑拉奥孔父子被*蟒缠住撕咬,神情极度恐怖痛苦,肌肉运动达到极限,但父子三人嘴唇都只微微张开,而非**打开,这不合逻辑。莱辛解释,嘴唇大张会在视觉上形成黑洞阴影,黑洞是丑陋的,所以必须避免。这种观点固然不能引申到生活中来,但也代表了人类对美的自觉向往与呵护。适度的服饰美给人积极心理暗示,松松垮垮、慵慵懒懒,甚至不男不女,校服之丑严重抑制了学生对美的追求,压抑了**绽放、个性发展,我们的学生整体创新能力**倒数是否也能从中找到一些关联呢?

人为扼杀爱美天性,可能导致文化衰退,甚至滋生假恶丑,那个年代并不久远,想必很多人还记得。当然,我更相信,对校服之丑的视而不见只是出于惯性思维,而非刻意扭曲。那么,请尽快还学子校服之美,不能身子进入21世纪了,校服还停留在过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