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内地揽才引发教育模式之争 内地大学输在哪?

2014-05-14来源 : 互联网

“港校热”的冷思考

内地高校急需改革

香港高校北上,最近有两条消息搅动着家长和学生的心扉:向内地招生的香港高校,今年增加5所达17所;香港中文大学宣布将于9月开学;香港大学深圳分校区也正在加紧建设中。随着内地与香港高校间合作的加深,港校北上潮持续升温。“港校北上”对内地的教育体制会产生影响和冲击吗?港校热带给我们怎样的冷思考?[详细]

17所高校面向内地招生港校北上潮持续升温

此前已在内地招收本科生的香港高校有12所,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树仁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演艺学院、香港珠海学院。以上17所面向内地招生的港校中,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纳入内地高考统招,考生在提前批次填报志愿即可。其余高校属独立招生,考生需单独报考,根据学校要求提供材料,参加笔试或面试。

今年新增的招生高校有明爱专上学院、明德学院、东华学院和恒生管理学院等。2013年,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也首次面向内地招生。这些新增院校大多于近年建成,对学生成绩的要求相对较低,高考生一般达到二本分数线即可。

港校与内地高校的合作方式多样

方式一:合作办学

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粤港首个教育合作的高校——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由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携手创立于中国广东省珠海市,成为国内首家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界合办的独立院校。UIC首届招生274人,其中的245名学生于2009年11月通过了严格的考试后顺利毕业,并获得了由香港浸会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据悉,首届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进入著名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单位工作,或者继续选择在大学深造。

方式二:课程合作

香港与内地高校的合作由来已久,香港城市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在香港合办法学硕士课程已有10多年历史。这些年来,双方互派教师,仅在香港就培养了数百名熟悉内地法律的专业人士。

内地与香港高校的合作内容也相当广泛:香港大学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培养中医学硕士;香港科技大学与北京科技大学在广州南沙合作成立联合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举办了三个获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学位课程;香港理工大学与四川大学在成都合作成立“四川地震灾后重建支援及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与清华大学、西安交大、南开大学也有不少合作办学项目。

方式三:科研合作

受科技成果转化前景广阔、土地成本较低、科研资金充裕等因素吸引,近年香港高校纷纷北上深圳设立产学研基地。香港的科技大学、城市大学、理工大学、中文大学等都在深圳有了产学研大楼。

香港高校内地招生十年历程:招生名额增长30倍

香港高校大多从1998年、1999年开始在内地招生。最初的香港高校只能委托内地10所高校招生,即学生必须先考入北大、清华、浙大、复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10所大学,之后再经过选拔进入香港高校。而且,每所香港高校的招生名额仅限制在10到30名;

2003年,国家教育部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但限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6省市;

2004年,增加到10省市;

2005年,招生人数不断扩大,超过1000人。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同时被教育部列入国家第一批重点高校名单,通过“全国普通高考统一招生计划”招收内地优秀高中毕业生,向港校开放招生的内地省市区增加至17个;

2006年,招生范围达20个省市,招生人数达1300人;

2007年,招生人数攀升近1400人,港中文和港城大两校被列为统招提前录取高校。“港校热”风靡一时,一些省份的高考状元纷纷赴港求学,形成香港高校挑战北大、清华“霸主”地位的局面;

2008年,持续了数年的“港校热”开始降温,内地考生家长变得理性而谨慎;

2009年,内地报考港校人数下降了20%至30%,港校分数高、学费贵、重能力等条件让部分考生“知难而退”;

2010年,几所港校报考人数比2009年又稍有下降;

2011年,12所港校在内地的招生范围、招生人数、专业都有所增加,虽然部分学校学费上涨,但架不住港校开出的高额奖学金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使得报考人数一路飙升,迎来了“止跌回升”的势头;

2011年至2012年,部分香港高校招收内地生的范围扩大至内地31个省份,并录取了不少少数民族学生,此外,还有香港教育学院、香港演艺学院等3所高校加入了内地生源的抢夺战;公立的8所院校共录取1400余名内地新生,北京4位高考头名也全部选择港校;

2013年,内地招生的香港高校大部分学费上涨,但是仍然挡不住内地考生报考的热情;

2014年,港校内地招生学校增至17所,“港校北上潮”持续升温。

从1998年到2014年,每所港校的招生名额由20名左右增长到了300个,而即使是这个数字,也还不及报考人数的3%。港校何以令内地学子为其如此倾心?

港校为什么这么火?

首先,对比两地的教育模式和师资力量,香港国际化的教育环境胜出。

香港的大学历来面向世界选拔优秀的教师队伍,且不分种族、地域和信仰,这些教师将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带入香港,提升了香港大学高等教育水平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拿香港科技大学举例,科大的教师全部是具有海外名校就读的背景。其他的如香港中文大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师拥有国外名校的学历,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情况也基本相同。

另外,在香港高校就读的学生同样是来自五湖四海,在香港的八大名校中,国际生的比例均比内地的大学要高。学生当然是一所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们的成分也决定了这所大学的基本性质,例如美国著名的私立大学哈佛,绝大部分生源均来自外地。

其次,名目繁多的奖学金成为吸引内地学生的重要原因。

相比内地,尽管港校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较高,但香港大学高额的奖学金政策成为吸引内地尖子生赴港的重要动因。

据悉,香港大学在录取内地学生时,每年投资近千万港币用于奖学金,特别会颁发给那些成绩优异但家庭收入不太富裕的学生。其中的全额奖学金包括了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最高可达16万港币/年。花钱请好学生来读大学——如此丰厚的条件,相信没有哪个人会心生拒绝的理由。

再者,具体的专业设置面广,根据就业确定学校定位。

香港大学中的每所院校都有自身的特点,不同类型的大学也有着不同的分工。比如香港科技大学,在电子科技、纳米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沿;香港大学在临床医学和化学专业上独具优势;香港中文大学在经济学、金融学、生物科学和地球科学等方面的研究造诣享誉世界。

香港各个大学在专业设置方面表现的分工明确,同时各尽其责,有效避免了专业设置的重复和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每所院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全部面向就业市场进行准确的定位。

港校内地揽才引发教育模式之争有竞争才有活力

现在,香港不少高校上浮了在内地的招生计划数。港校就加紧在上海等中心城市展开招生攻势,其情形就像内地名牌高校自主招生那样,掐尖“抢生源”。那么,“港校北上”对内地的教育体制会产生影响和冲击吗?

南开校长龚克:“港校北上”是好事

比如包括香港到这边,我们多一个兄弟院校,这没有什么关系的事情。现在自己的兄弟院校在不断的冒出来,所以我真的没有觉得这件事儿是一个会对我们中国教育产生负面影响的事情,我觉得是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为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提供更多教育资源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教育资源的供给和老百姓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矛盾是巨大的,差距是巨大的,所以香港的学校,国外的学校我们实行教育的对外开放,也包括将我们的学校送出去,这件事儿,是特别现在对我来说为满足中国的家庭的孩子受教育的机会来讲。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我们的一本录取率有多高?大家有这个概念没有?去年的一本录取率接近10%,不到10%。这样紧张的供需关系,就需要缓解的。缓解要加大对教育的供给,所以我觉得香港大学这些比较好的学校进入会增加供给,是好事儿。

熊丙奇:内地高校在港校面前不堪一击

没有教育质量和服务可言的内地高校,可以在其他同样没有教育质量和服务的大学面前,“比拼”自己的招生政策和玩手段,可是,在面对港校和国外大学的质量竞争时,就变得不堪一击。

事实表明,2007年教育部规定内地高校考生不能同时获得港校和内地高校录取通知书,没有“帮到”内地高校,反而使内地高校在计划体制中越来越堕落,长此以往,就真只能“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了。要提高内地大学的竞争力,必须开放教育竞争,让内地高校有生存的压力和质量意识。笔者建议,我国教育部门不但应该允许考生可同时获得内地高校和港校的录取通知书,还有必要引进海外大学直接到内地办分校,自主招生,并由此建立起一名考生可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招生体系,这样,才会有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的竞争在内地高校中形成。这才是提高大学办学质量的正道。

陈章良:港校北上抢生源有助良性竞争

人才是属于世界的。人是有国界的,科学是没有国界的。香港也是我国的一个地区,香港高校在学分管理上,在科研经费上都比内地的一些高校要先进,学生们到香港读书应该鼓励。这几年,香港大学不断扩大在内地招生规模,对于香港来说也有利。因为内地学生来到香港会增加香港地区人才的竞争,对双方都有好处。一些大学的垄断地位会阻碍其发展,只有有了竞争,才能促进其进步,这种竞争也促动国内高校深刻反思。

清华大学教授崔刚:港校的考核机制对内地基础教育提出了挑战

港校在内地的招生条件中,仅把高考成绩看作是一个条件,而不是唯一条件。面试一般以英文口试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重在考查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而内地的中小学教育最看重的就是分数,这与港校对学生的考查方式并不接轨。因此,这会促使我们改变在基础教育阶段“一切为了分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会更受重视。

反思:内地应让教育本质回归

面对持续升温的港校热潮,我们应该扪心自问:这固然与香港高校拥有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方式、开放的办学理念有关,但不得不说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国公立性学校均存在优质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均衡的现象。或许我们的视线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两地生源争夺战。内地若想真的扳回这一局,还是应该从教育本质的回归、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以及引入更加平等的教育机会做起。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