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铁城博士:人生成长路上必备的Ph.D法则

2014-05-15来源 : 互联网

从中国到美国,从麻省大学到纽约大学,再从微软到新航道,从一名受英语老师鼓励的孩子到培养出遍布海外名校学员的老师……一路走来,四十年的职业经历告诉我,与其说成功可以复制,不如说可以复制的是走向成功所需要必备的条件。我将其总结为:Ph.D法则。

D=Determined,有决心,要自信!

我人生第一次系统接触英语是在1977年,那时学校缺英语老师,要挑选一个老师去参加县里为期一个月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班,当时没有一个懂点英文的人,大家都不愿意去,校长看到我的嗓子比较好,唱歌唱得还不错,就问我:小彭,你愿不愿意去县里参加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班啊,我当时想都没有想就说:当然愿意啊!这样就选了我去参加学习,当时进去就要参加分班考试,我一听说要考试,举手站起来说:老师我什么都不会,我不会考呢。那时候一个四川外语学校毕业的张德会老师说:小伙子,既然来了就待下来,到我班上来吧,我班是基础最差的一个班级,从字母开始学习的。于是我就到了张老师的这个班上,到班上以后我看到这个老师每天都要看很多英语杂志,报纸,在那时候,他本身英语应该已经很厉害了。但是他每天都是5、6点钟起床,起床后每天都拿着英语杂志在读,我就在想,老师英语都这么好了,他还这么刻苦的学习,这样坚持学习。

于是我在内心开始默默地给自己鼓劲,下定决心学好英语,从发音开始,一遇到不懂的我就问,当时我是不害怕出丑,不害怕犯错误的,一直坚持到最后,结业考试的时候又是笔试又是口试,结果这个张老师在结业典礼上说了一句话:在我们班上,彭铁城老师会成为一位很好的英语老师,就因为这一句看似平常的鼓励,我找到了学英语的自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拼命地学习英语,结果把中学的那些英语书籍全部都自学完,一有问题,我就写下来,隔很长时间后,等问题多了,我就骑着自行车从老家赶到张老师那里,每次骑车100多华里,就是为了去问这些问题。我相信通过努力,我一定能像老师说的那样:成为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

1978年,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入了湘潭大学外语系。幸运之神仿佛总是眷顾不断追求的人,1984年,我又被公派留学进入美国麻省大学以全额奖学金攻读教育学硕士。1986年,又获全额奖学金攻读纽约大学语言学博士,不但不交一分钱学费,纽约大学每年还给我八千多美金的生活费。在纽约大学读博士期间,我还获得纽约州的英语教师执照,在纽约市第194公立学校担任全职的英语老师。还先后参加纽约市教育局英语教学大纲、英语教材的编写工作。

H=Hardworking,能吃苦,敢拼搏!

我常跟同学们说:不论是在哪里,要想学得一身本领,都是离不开刻苦努力的。这是经验之谈,更是肺腑之言!我在纽约大学读博士的时候,基本上业余的时间都是在图书馆泡着,一直到晚上12点钟图书馆关门,在考试期间图书馆凌晨3点钟才关门,那我就凌晨三点钟才离开图书馆,饿了就带点面包,渴了就喝点水,困了我就趴几十分钟,醒来接着学习,我记得有一次到晚上凌晨3点了,图书馆要关门了,但那次还有一个题我没有做出来,第二天就要交了,怎么办呢?因为当时也不能回住的地方了,因为我和其他三位中国留学生合住一间房,这么晚回去会把人家给吵醒,不能打扰他们,在街上路灯下也不合适,因为当时曼哈顿零下5度,我就用自己的花旗银行卡进了银行,站在自动取款机微弱的灯光下做题,那时的曼哈顿还不是很安全,但我还是站在那里做题一直做到凌晨六点钟,终于把那道题做出来了,后来听说我是唯一一个把那道题做出来的中国人,其他基本上都是美国同学。

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认为人必须要有最大的自控能力,每天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不找任何借口,如果他连一道题都不放过,将来做事肯定不会有问题。

其实从小我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性格,学习要刻苦,生活也要刻苦,我十几岁就成为正式国家教师,我记得当时暑假期间我们老师到当地农村去支援农民"双抢",我去的生产队是一个最穷的队,大家都没有饭吃,一到了中午,很多男的劳动力就躺在那个田埂上睡上一觉。当时我还当过牛,因为生产队里的牛不够,然后我们四个劳动力就托着那个犁耙犁田,还有一个人呢踩在那个犁耙上面,因为要压下去才能把地给翻过来,田里面经常有那个瓷瓦片,有时候把脚割开了,自己知道可能脚割开了,但是因为要赶工,我看都不看,就是一个劲地往前走,晚上回来后发现伤口里面都被泥土给填满了,然后我就拿那个针把泥土挑出来,第二天又接着下田劳动。基本上从小我就养成了吃苦的习惯。

P=Persistent,坚持不渝!

回国以后,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在美国大学里好好地当英语教师,后来40多岁还改行去微软总部研究院作一名计算语言学家。其实最初是因为我儿子。有一天我问当时只有7岁的儿子: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儿子毫不犹豫地告诉我:我长大了要当大学老师……那一刻,我意识到孩子的选择更多的是受父母的影响,当初我和我哥顶替了父母成为老师,而现在我的孩子居然还跟我当时的想法一样,长大了也要成为一名老师?虽然教书没有什么不好,然而我想孩子应该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于是我作出一个决定: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做一个另类的榜样,一个勇于挑战自己的榜样。

1997年,我毅然辞去了大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在家苦心学习计算机。我希望能够成为微软的一员。因为在当时,IT业无疑代表了世界产业发展的前沿,而微软则是行业的领头羊,所以我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了微软。一年后,我满怀激情地去微软总部应聘,结果因无计算机学历和相关从业经验,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得到。但我并没有放弃,继续学习,等待机会。功夫不负苦心人,1998年,中国微软要招一名计算语言学家,我忍痛选择离开妻儿回到北京微软中国研发中心成功应聘,从事Windows98微软拼音输入法的研发工作。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白天从事Windows98的微软拼音输入法的研发工作,晚上学编程,不懂的就问同事。正好一些同事想学习英语,我此前在美国大学教英语,所以我就帮助他们学习英语,甚至给他们上课,然后他们就教我编程,就这样相互学习。累了的时候就拿个枕头放在桌子底下趟上几十分钟,接着继续学习,基本上一年的时间没有去过其他任何地方,就是宿舍和办公室,办公室待的时间是最长的。这样坚持下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微软总部研究院要招一个计算语言学家,专门研究中文和英文的机器翻译,当时的要求是:1、必须要懂语言学,这是我的专业;2、要懂计算机,我已经在微软工作了近一年,已经学到了不少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还要懂中文和英文。刚好我完全具备了这些条件。后来我回到美国微软总部,先后经过了六轮面试后最终进入了我梦寐以求的微软总部研究院,当了一名计算语言学家。

年轻的朋友们,其实,世界上机会会有的,奇迹也会有的,但当机会和奇迹到来时,你准备好了吗?

在微软工作几年后,我心中的那份难舍的教育情结越来越重,我希望有一天可以重新站在祖国的讲堂上,做一名英语教师,帮助祖国更多的年轻人走向世界,去挑战人生,所以毅然回国,于2007年加入新航道,与一群志同道合的真正的教育人士一起坚守在教育岗位上,为我们的祖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英语高能高分的国际型人才!

年轻的朋友,这只是我人生中的一些经历的总结,即:成就=决心+努力+坚持。我相信在成长的路上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动人的故事,刨去这些情节,我们会发现,其实不管是学习、工作或者是事业,总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在指引着我们的人生前行,而这些就是我们实现成长、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要素!

彭铁城博士简介:

美国著名语言教学专家,麻省大学应用语言学硕士,纽约大学计算语言学博士,回国前任微软美国总部研究院计算语言学家。1984年留学美国,在美期间,曾在麻省大学、纽约大学、西雅图学院、绿河学院等美国高等院校任教达十年之久,主要从事英语,托福教育工作,并先后参与纽约市教育局英语教学大纲、英语教材等书籍的编写工作。1988年至1993年,取得纽约州及华盛顿州的英语教师执照。1998年加盟荟萃全球科学巨子的微软总部研究院,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包括中文句法检错、机器翻译等研究与开发工作。其相关论文2001年在国际性自然语言处理刊物上发表。2002年毅然离开微软,回国创业,投身于中国民办英语教育事业,并首创闻名业界的"英语同步教学法"。后加盟新航道。由于其丰富的教育培训职业生涯和宽阔的学术视野,为新航道的高速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