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明:不妨对导师自主招生博士乐观一点

2014-05-16来源 : 互联网

  搜狐教育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天津大学从明年开始将正式实施博士生选拔"申请-审核制",由学院、导师自主安排招生,取消统一的笔试,全面考察考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学术潜质等综合素质。[新闻回顾]

博士生取消笔试,改由学院和导师自主招生,借鉴的是西方国家大学的博士招生模式。应该说,天津大学的这个改革方向并没错。有意思的是,网络舆论并不看好这个改革,越是名校的教授越是持悲观态度。某名校博导直言不讳说:"中国目前情况下只有考试才能公平点。"类似的悲观看法还不少。

博导们悲观,也许在于他们认识到博士生招生生态的恶化,无法通过取消笔试就能得到改观,相反只能加剧招生的黑幕和不公平。有网友爆料,南京大学今年的博士招生很多专业已实施这种模式。他的朋友审核没通过,校方的理由是本科不是211高校。自主招生,博导们看好申请读博者的出身,若出身不够高贵,连入围的可能性都没了。想想也是,当初如果我也赶上这样的招生改革,第一学历电大,这样的低微"出身",想必永远失去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了。

在公平公正还停留在纸上的时候,在博导们整体的学术境界和道德修养还不尽人意的时候,取消笔试看似很美,实质上受害的可能是那些想攻读学位的人。不过,若因此否定天津大学的改革,未免有点因噎废食了。一项制度的改革,不能指望适合改革的环境全部营造好了,然后再来着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如果所有的改革都按照这个程序来进行,环境怎么可能自行改善呢?环境的改变,需要有改革的先行者。先行者受到质疑、对先行者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并不奇怪,但先行者的改革不论是失败还是胜出,对社会环境的改变都很必要。以博士招生为例,取消笔试,给导师以自主权,但若博导们只顾个人的偏好和私利,照顾方方面面的关系,最终只能是给自己制造陷阱。由此招来的学生学术水准差,最终受害的不仅是博导们自己,还包括了招生院校。没有优秀的毕业生,招生学校和导师也就失去了未来的竞争实力。遇到学科评估,面临被取消招生资格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看到这样的潜在威胁,相信学校和博导们不会全然只看关系不看个人能力招录学生。当然,要确保公平,建议天津大学成立博导职业道德委员会,欢迎报考者举报博导们在招生中存在的不公行为,举报材料、调查结果和博导自辩的信息网上公开。如果全国高校成立这样的伦理自治委员会,博导们在招生过程中的徇私舞弊行为一经确定,则永久性取消招生博士生的资格,这样的措施足矣威慑博导们。至于在自主招生刚开始时出现一些不尽如意的事情,可以通过舆论给招生院校和博导们施加压力。但若借口担心招生制度改革存在的不良影响而原地不前,显然更不明智。没有丑闻,就没有舆论事件;没有舆论事件,也就没有改进的动力。所以,以乐观的姿态支持改革,不怕改革可能出现的问题,睁大眼睛盯着那些拥有很大招生自主权的博导们,发现问题尽可能利用现代媒介平台曝光,相信我们的博士生自主招生,并非在中国真的行不通。

    作者:刘海明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教授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