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梦本质上是教育梦 美国孩子面临三大改变

2014-05-16来源 : 互联网

美国梦的本质

其实是教育梦

美国梦到底是什么?从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以创办一所大学完成自己美国梦,到现任总统奥巴马,美国梦乃是教育梦最真实的体现。但是美国的教育梦也面临着变革的难题。美国的教育、家庭和学生,在经济衰退中需要做出系统性的应对。

美国梦本质上是教育梦

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国务卿,第二任总统亚当斯的副总统,美国第三任总统,一共做了两届。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富翁,托马斯·杰斐逊为美利坚付出了一切。但这一切都不能让他感到快乐,或者说,他的美国梦还没有真正实现。

1825年3月7日,注定是历史上不寻常的一天。这一天,美国的弗吉尼亚大学正式开张,这所可怜巴巴的大学,最初只有30名学生,经费少得惊人。学校的第一任校长是个退休的老头儿,70多岁高龄,颤颤巍巍;但又精力充沛,他就是托马斯•杰斐逊。

学校创办之初,老态龙钟的杰斐逊,事无巨细,一定要亲自过问,每天忙于起草课程表、学生行为准则、教师工作细则、考试要求和学位授予等等。他既是校长,也是教务长,甚至还要亲自授课。

1825年,弗吉尼亚大学开学数星期后,杰斐逊写道:"我以创办和扶植一所教育我们的后来人的学校作为结束生命的最后一幕。我希望学校对他们的品德、自由、名声和幸福起到有益而永久的影响。"

办一所大学,让更多的孩子在教育中实现自己的梦,成了杰斐逊"结束生命的最后一幕"。这伟大恒久的一幕,将会使得全世界无数追名逐利的政治家羞愧死。

1826年的7月4日,也即弗吉尼亚大学创办一年之后,操劳过度的杰斐逊,告别人世,溘然长逝。他被安葬在蒙蒂塞洛山坡的墓地里。他自己亲自设计墓碑,留下了"不得增添一字"的墓志铭: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独立宣言》和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的执笔人、弗吉尼亚大学之父、安葬于此。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美国独立战争重要政治家,美国的缔造者之一,美国政治体制的设计者和执笔者,两任弗吉尼亚州州长,华盛顿政府的国务卿,一任副总统,两任美国总统。但那些全部一文不值,在托马斯·杰斐逊眼里,他以创办一所学校为荣耀,以帮助未来孩子拥有品德、自由、名声和幸福为第一要务。

无独有偶,美国历史上以创办一所大学完成自己美国梦的远不止托马斯·杰斐逊,还有美国总统本杰明·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卸任之后,深感教育的兴衰决定了国家的兴衰,教育梦就是美国梦。在他看来:"新的知识来自对现有资源最广泛的认识和最有创新的运用,并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对他人的创造反应敏捷、不脱离现实生活的人才。"有鉴于此,1740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创建了宾西法利亚大学,这所由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富兰克林创建的大学,在美国历史上声名赫赫,因为这所大学一下子吸引了独立宣言的9位签字者和美国宪法的11位签字者。作为继承者,他们不可能不受到托马斯•杰斐逊的影响,英雄人物的光辉是可以照彻的,也是能够传染的。反之,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也有可能转变为有害的基因,并在黑暗的学管里流淌。

办学方针,就是用人方针,美国也有不少一流大学校长,走上了总统的岗位,用另一种方式,完成自己美国梦的塑造。1902年,威尔逊当选普林斯顿大学第13任校长,威尔逊进行了伟大的改革,把讲座式授课制,改为导师制小型讨论式,深受学生欢迎,推动了世界大学授课形式的变革。威尔逊卸任之后,当选美国第28任总统。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更名时的演讲中曾说过:"普林斯顿大学,为国家服务",威尔逊在任期间,一脉相承,他以宗教为崇高信仰,以科学和理性武装自己,为国家服务,一往无前。

还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这所最初开学典礼只有8个学生的大学,到了19世纪后半期,迅速崛起,成为一所世界闻名的综合性大学。但他连自己的校区都没有,一直散落在闹市区。直到哥伦比亚大学的老校长艾森豪维尔,出任美国第34任总统之后,才将哥伦比亚大学中心区围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校园。

哥伦比亚大学的课程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一是让学生学习什么?二是用什么方法教育学生?三是毕业时,学生除了学位和所学的知识之外,还具备了何种世界观?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奥巴马,为何不愿担当声名赫赫的美国大法官,却自愿深入黑人贫民窟为他们免费打官司,这就是世界观。在很多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庸俗的自我主义的人眼里,奥巴马的所作所为,不是傻瓜,至少也是蠢货。但时间的长河流淌过去了,一切的付出都会被历史铭记,美国人民选择了奥巴马。

奥巴马的美国梦实现了,这是美国梦乃是教育梦最真实的体现。

美国梦未来系于教育需加大投资提高水平

《纽约时报》去年底曾发表署名文章称,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简称PISA)公布最新结果,美国队成绩不好。PISA在全球65个城市和国家,衡量15岁学生运用数学、科学、阅读技能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有多强。结果显示美国学生的教育水平落后于上海与新加坡等亚洲城市,这对美国中产阶级的创造力构成威胁,未来美国梦关键在于提高教育水平。

PISA项目的主管安德里亚斯·施莱谢尔(AndreasSchleicher)对美国联邦教育部(DepartmentofEducation)表示:"三年前我来这里时给出了一份专题报告,将美国对比某些成绩最好、而且快步改善的教育体系。它们中很多已经有了更大的进步,无论是从最低程度前进的巴西,还是从尚可提高到良好的德国和波兰,或者是从良好进步到优秀的上海和新加坡。表现最佳的上海,它的数学成绩如今已经比马萨诸塞州领先2.5个学年了。而马萨诸塞州在美国名列前茅。"

文章称,这种形势可不妙。人类当下所处的时代,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共同作用极大地削减了"高工资、中等技能"的工作岗位,而这在很多年里都一直是美国中产阶级的根基。在一个全球融合没有那么充分、自动化没有那么普遍的相互隔离的世界,工会有更大的影响力,许多美国人可以靠中等的技能享受普通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然而在当今高度互联、没有隔离的世界,更多印度人、中国人、电脑、机器人、软件可以完成更多普通的蓝领和白领工作,硕果仅存的高薪岗位越来越需要高技能。"过去十年,工业化国家就业岗位的增长,几乎完全是在PISA技能分布最高端发生的,"施莱谢尔说。"而常规的认知技能,也就是很容易就能教授,但也很容易数字化和外包的技能,需求却出现了最大的下降。"

美国总统奥巴马呼吁对学前教育、科技教育和平价高校加大投资力度,这值得认可。但共和党人却只肯讨论减税,但单靠减税并不能解决问题。美国的孩子们面临着三项重大改变。首先,要想进入中产阶级,就需要一生都不断地改善技能。其次,要想做到这一点,他们需要更强的自我激励。"数字鸿沟"(digitaldivide)很快就会消失,不久以后几乎每个人都会有电子屏幕和互联网连接。未来学家玛丽娜·戈尔比斯(MarinaGorbis)阐述道,在那样一个世界,巨大的鸿沟将是"积极性的鸿沟"(motivationaldivide),也就是要看谁有积极性、毅力和决心,利用免费或廉价的在线工具创造、协作、学习。第三,最生机勃勃的国家将是那些能高度激发想象力的国家,它们能够吸引人才,并促使人才不断地产生新想法、建立新的初创企业,大多数新增的高质量就业岗位都来自这些企业。

关于发布的PISA结果,研究发现,成绩最好的学生是那些真实地感觉到对自己的教育拥有"自主权"的学生。施莱谢尔说,在所有表现最出色的教育体系里,"学生们都察觉,他们自己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产生影响,而且教育能够对他们的未来产生影响。"施莱谢尔说,PISA的研究还显示出,"父母对其有很高期望的学生,往往也更有毅力,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更强。"他还说,在PISA测评中成绩最好的学校,都有一种"自主权"的文化—教师在课堂上有很高的专业自主权,教师能参与制定教学标准和课程,也有充足的时间继续职业发展。因而施莱谢尔说,教学没有被当做一个教师仅仅进行大量灌输,执行别人想法的行当,而是一个"教师对他们的工作和教学标准都有自主权,能够互相问责的职业"。

美国正在经济衰退中经历一场巨大的技术变革,需要做出系统性的应对。教师工会对向教师赋予更大自主权,同时要求更多问责的改革予以阻挠。保护教师工会的民主党人其实是在损害我们的未来。长期福利开支恐怕会影响我们向年轻一代投资的资金,不肯着手解决长期福利开支问题的民主党人也是在损害美国的未来。那些阻挠对早期教育等事宜进行投资的共和党人,以及阻挠移民改革—现在美国的大学为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提供教育,之后又把他们送回祖国—的共和党人也在损害美国的未来。

保守派需要重新思考短期的安全网,美国需要哪些福利,在这个阶段缓解一些人的痛苦。自由派也需要更严肃地考虑,该怎么激励热衷冒险的人建立新公司,进而创造增长、财富和高质量的就业岗位。要想有更多人就业,就需要有更多雇主。只是重新划分增长迟缓的大饼,并不能维系美国梦。

中国梦还是美国梦:写给站在教育十字路口的一代

不知不觉,经历过公费留学和奖学金留学的"60后"、"70后"和"80后"的家长们发现奖学金的时代已经远去,自费留学的时代已经到来。

《福布斯》发表的"2013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指出,1026万中国人在2012年末已达到富裕阶层的水准。而这个阶层的人们已经可以在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两条路线中间做出选择,而不受经济能力的限制了。由此,这个阶层的的孩子,不管是"90后"还是"00后",也就在不知不觉间站在了十字路口。

没有选择的时候我们会抱怨,而有选择的时候我们会彷徨。当一位毕业于美国名校的创业家朋友和他的太太问我自己两岁的儿子是应该上双语幼儿园还是空军蓝天幼儿园的时候;当一位毕业于中国名校的金融界的朋友和他的太太问我他7岁的女儿应该读双语小学还是读北京的重点小学的时候;当一位"70后"大哥咨询我孩子是否初中就应该去美国留学而不是读国内重点中学的时候,我发现即使以自己13年的国际教育行业经验也无法给出负责任的答案。

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十字路口。13年前我在北大的同学们都在为全额奖学金和美国梦奋斗。而13年后在美国名校拿了博士学位、做了教授或在不同的美国企业做到中层的老同学们在圆了美国梦以后,却发现留在北京的同学们也完成了自己的中国梦—在北京拥有自己的房子的时刻已然跻身于全球百万美金净值人群的富裕阶层行列,而他们圆了美国梦的人还只是标准的中产、20万美元的房产、4万美元的车、两条狗和平静没有波澜的生活。一个北大英语系本科的同班同学在四年前和我们中国梦的追求者见面以后,被深深地刺激了。已经凭聪明才智转到医学领域的他,两年之内拼搏出两篇Science这样的全球顶尖期刊论文,准备在众多国内大学的橄榄枝中选择一个回到北京,放弃美国梦而追求中国梦。

前几天接到他的电话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1998年同寝室电子系男生的姐姐在和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姐夫同赴美国以后给我们这些学弟的建议,"想做大事业就待在中国;想享受生活就在美国"。

所以我没有给出答案回复我的朋友们的问题。我只给出了描述:"想做大事业就待在中国;想享受生活就在美国;需要寻找安逸生活的人去美国、需要成就感的待在中国、想漂洋过海的人去美国、想固守根系的人留在中国。"

除了这些描述,我还想展望一下中国梦和美国梦合二为一的可能性。"90后"及"00后"们可以在美国受教育,在中国做事业。除了展望这样的可能性,我还想问一句,我们真的有必要给他们做决策吗?为什么不把我们所知道的两条路所指向的未来告诉他们,让他们自己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选择自己的人生。不论是因循守旧,还是像美国大诗人RobertFrost所描述的那样,选择lesstravelledby的那一条路,或许孩子们有一天会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不同,中国梦和美国梦只是同一种生命追求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

资料来源:王开东blog、中国新闻网、北京商报署名阙登峰文章、搜狐教育等。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