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馆陶“进士村”:125户考出109名大学生

2014-05-22来源 : 互联网

新华网石家庄5月6日电(记者张涛)在河北省馆陶县王桃园村口,一块“进士村”的牌匾赫然在目。谈起为啥挂起这样一块牌匾?几位老人底气十足地说,在这个125户人家的小村,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国家**高考[微博]制度以来,先后有109人考进大中专院校。

与冀南平原许多农村家庭倾其所有建新房风气不同的是,王桃园村则形成了另外一种风气:就是借*也要优先供孩子读书。记者近日走进王桃园村,看到一排排低矮破旧的房屋显得很不起眼。村民王长祥说,俺村里人不比谁家房子新,而是比谁家孩子学习好。在他的带领下,记者看到村子**一面墙壁上“王桃园人才名录”格外引人注目,记录着本村37年来考上大中专院校学子的名字,有照片还有文字说明,其中不乏国家985院校的学生,有的后来考上硕士、博士。

让王长祥记忆犹新的是,1980年在一个胡同里就考走了3名大学生。当时全村轰动,村民们就像过大年,热热闹闹庆祝了好一阵子。

王桃园小学校长张瑞晨说,1977年高考制度**后,村里走出了**批大学生,如今这些人在馆陶县各乡镇及县直部门岗位上为家乡发展做出了****,正是这些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激发了王桃园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村民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想让孩子好好读书,走出农村,****,过上好日子。大家串门聊天,谈论*多的话题,就是孩子们的学习。如今,村里每年都有考上大学的。

村民王书祥家的3个孩子先后考进大学,女儿王庆改如今供职于国家机关。对于孩子们的教育,王书祥说得很朴实:房子可以不盖,新衣可以不买,但孩子的学业不能误。为了供孩子读书,家里可没少借*。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社会上出现“拼爹、拼富”找工作的现象,会不会影响寒门学子积极性?培养出两名大学生的王桃园村党支部书记王付庆说,现在农村人观念也跟着适应社会变化,供孩子读书**一味为了做官,**是为了光宗耀祖,而是能让孩子**当“睁眼瞎”,将来对社会有用就足够了。

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不忘家乡养育之恩,每年都捐集数万元为村里兴办公益事业。馆陶县教育局副局长刘会堂说,“进士村”已经形成远近闻名的特色文化景观,成为馆陶家喻户晓的教育榜样。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