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莫让室友变成亲密的陌生人

2014-05-23来源 : 互联网

“你*好的朋友来自哪个阶段?”面对这个问题,在受访的100余名大学生里,却有超过80%都回答是“中学同学”。“毕业以后,你还会和大学的室友联系吗?”“也许会,出于功利的目的。”在上海一所大学读大四的夏黎想了想说,“但更多的可能不会。毕竟大学4年,和寝室同学从来都称不上真正的朋友,大家应该也会心照不宣地**联络了。”(3月25日《中国青年报》)

曾几何时,“一起同过窗”被认为是几大*铁关系之一。然而,悄然间,大学室友之间却没有了“恰同学少年”的意气风发,不见了“卧谈会”上的彻夜长谈,取而代之的却是“感谢室友不杀之恩”的唏嘘与感慨,大学的室友仿佛变成了“亲密的陌生人”。

仔细思量,我们不难发现,室友关系的变迁其实只是我们这个社会大环境变迁的一个映射与缩影。

大学生室友关系的变化当今是社会阶层出现、社会分层问题突出的必然。假如时光能倒退十几年,我们会发现,那时的大学室友关系相对比较和睦,同学彼此间习惯按照年龄排位相称,于是“老大”、“老二”甚至“老九”、“老十”的称呼代替了姓名,室友之间多是亲如兄弟姐妹。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整个中国社会出现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各阶层间由于经济基础、教育条件、社会经历等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个体性差异变得更加明显,再加上在计划生育政策背景下,*生子女大量出现,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要组成部分,使得大学生个体自身的“个性”更加鲜明,*终在室友之间由于个性不同、生活习惯差异而引发激烈的冲突,甚至出现了“复旦[微博]投毒案”这样**的案例。

过于强调主张权利,选择性地回避义务在人群中普遍性存在,大学校园不仅无法*善其身,并且由于年轻群体的心理特点,这种情况表现的更加突出,进一步加剧了人际关系的冲突程度。随着社会整体**意识和文明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社会出现了几千年来*****对于自身权利的主张与渴望,只是,大家越来越习惯主张权利,维护自身利益,习惯性地回避义务与责任,这既是人类自身“趋利避害”的正常反应,也是我们社会整体的公**识仍待提高的现实表现。例如,看到交通违法行为损害自己的通行权利时,谴责声,批判声,甚至是谩骂声便会如海啸般涌出,但是在需要个体遵守交通规则时,一些人却又希望成为例外的那一个。于是,面对警察的执法,轻则置若罔闻,重则拳脚相向,唾沫和谩骂共存,**与侮辱齐飞。

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详细描述了青少年对于中国未来的重大意义。这也在提醒我们,大学生室友关系紧张,现实人际沟通能力退化,必将影响整个中国社会未来的人际关系和谐。所以说,莫让室友变成亲密的陌生人,不仅仅是关系大学生个人的个体事件,还将影响中国社会未来的健康发展;如何将大学室友关系变得融洽,不仅仅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更是我们这个社会应该关心的话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与否,将对我们未来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宋华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