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蓝领高考”会有前程吗

2014-05-23来源 : 互联网

现代教育报社评论员线教平

***副部长鲁昕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上表示,我国即将**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微博]:一种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也被称为“蓝领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一种是现有的高考模式。为此,***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

消息披露后,看好者认为此举将“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意味着一部分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可以提前划拨出去,扭转过“千军万马过*木桥”局面,还将推动招考录等一系列改革,甚至影响人们的从业观念;质疑者认为此举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考单次考试、单一录取的根本,不仅学生和学校的被动地位没有改变,也难以撼动职业教育的羸弱地位。

那么,“蓝领高考”的前程在哪里?

笔者认为,职业教育的前途固然与其地位高低密切相关,但也并不意味逆来顺受、无所作为。从改革的背景看,随着党的***以及三中全会的召开、包括教育改革在内的改革整体进入深水区,任何对改革的推动举措都容易凝成共识;从改革的内外动力看,***此次将高职院校的人才选拔从以往普通高考中剥离出来,不仅仅是参照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恐怕也是近年来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不得已而为之之举。

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每年从中高等学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总量约在1700万人,然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矛盾已成为短期内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近年来,大学生“回炉”技校的报道屡见不鲜就是明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通过**这只看得见的手,通过高考分流这支“指挥棒”,实现学生的学术和技能分流,不仅是对以往千军万马过高考*木桥、以致造成人才浪费现象的纠偏,也是对市场需求的现实回应,同时,也能实现前几年高校规模无序扩张的再调整,可谓一石三鸟。倘能如此,实在是教育之幸、学校之幸、学生之幸。

当然,问题不会那么简单,尽管高考具有指挥棒的功能,但指望其“号令一出,应者云集”恐怕也是不现实的。诚如一些质疑者所言,职业教育的前途根本上取决于自身的地位的改观。我们应该看到,在人才价值日益市场说了算的今天,一个工程师或者**技师出身的蓝领,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已今非昔比,那么,剩下的问题是:通过“蓝领高考”通道被选进来的人才能否培养出市场真正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企业的深度参与是不大可能的,这才是我们下一步所担心的。

从我们既有的中职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看,企业的参与不够是通病。企业不仅在专业设置、教材选用、实训方式等具体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没有发言权,由于没有**的制度和政策优惠作**,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也不足,这一点恰是制约我们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瓶颈。如果不在人才培养上与企业深度对接,单凭一个考试分流的引导,不仅前程难言乐观,长远的实效也难免会在执行中大打折扣。别忘了,即便没有***的单*推出高考举措,高职单招、对口招生等类似的招考形式早就有了。从结果看,前景虽可观,但在企业参与不够的情况下,难以乐观。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