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年高考[微博]作文,题目里除了规定不要写成诗歌外,文体不限。但考生呈上的作文往往都是议论文,鲜有人写记叙文。这到底是为什么?
语文老师心知肚明——“事先关照”的结果。学生们考前被反复告诫,记叙文不容易写好,高考犯不着冒险。
可眼下,备受关注的高考作文评卷似乎正传出新的动向。
昨天举行的上海第五届高考作文与主观题评价标准研修班,前来参加培训的老师被要求现场写“高考作文”。作文题是一段给定的文字材料,老师们可以写议论文,但同时也被鼓励写记叙文等其他文体。
对学生的不同写作风格给予认同和鼓励,并给出公正公允的高考评分——在对高考语文作文阅卷老师的培训过程中,这一点正被突出强调。
作文阅卷老师有门槛:通过率约50%左右
昨天,来自全市各区县的230名高中语文老师聚集在华东师范大学[微博]参加研修。
这个迄今已连续举办到第五届的研修班,形象地说,简直就是高考作文阅卷老师的“摇篮”——只有通过研修班考核的教师,才有资格参加高考作文阅卷。
相关负责人介绍,前四期研修班考核,合格率从40%到50%不等,合格者会获得资格证书,纳入高考作文阅卷人员资料库。“我们并没有特意设通过率,但只给那些能对高考语文评分标准拿捏得较**的老师颁发证书。”
个中原因不难理解:语文阅卷评分和其他科目不同。无论是作文还是现代文阅读的开放题,没有像数学那样的**标准答案,评分主观性较强。**高考评分的公平公正,必须通过培训让阅卷老师统一评分标尺。
不过这位负责人同时强调,没有通过考核的老师并不是教学水平不高或不合格,而是对评分标准的理解上可能有一些误差。为了**广大考生的利益、维护考生公平,不合格者不纳入作文阅卷老师人选。
在昨天的研修班上,突如其来的“现场高考作文”,让很多语文老师措手不及。在1小时40分钟的时间里,他们除了交一篇作文,还要做一份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主观题。
“评改学生作文前,老师自己先做一遍,才知学生艰辛,评分也会更客观公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语文阅卷负责人周宏介绍,从前年开始,江苏省已作出尝试,让高考阅卷教师在参加评阅工作前先自己做一套试题。“上海早年也提出过类似的想法,希望今后有机会能这样做。”
高考评分,应鼓励学**挥个人所长
为什么要让阅卷老师尝试写议论文以外的文体,还要做现代文阅读的主观题?一些细心的高中语文老师从昨天的“亲身实战”中嗅到了一些不寻常的味道。莫非这代表着今后语文教学和考试改革的动向?
周宏坦言,让语文老师写议论文以外的文体,并不意味着今后高考作文“倡导学生弃议论文,写记叙文”,研修班更大的用意是让阅卷老师达成一点共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和写作风格,高考评分应公平地对待不同的文体。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些年,高考考场里的作文,绝大多数是议论文,写记叙文的****。
周宏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是这几年的作文题更适合写议论文;二是和老师的“善意关照”有关。“老师了解学生,知道记叙文确实不好写。而且坦白地说,在高考阅卷时,对记叙文的评分分歧也是*大的,分数差距可达20分上下。”
一个典型的案例发生在2007年,这年的高考作文题是“必须跨过这道坎”,有个考生写了一篇记叙文,初评只得25分,二评获得47分,这篇“争议”作文*后拿到阅卷中心组,结果得到64分的高分。
一篇记叙文的评分“连跳三级”,就出现在高考阅卷现场——此事传到语文教学圈,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规劝学生,写记叙文就是“险”;但包括周宏在内,很多老师也意识到,“有一些学生写议论文平平,但记叙文可以写得很出彩。”那么,高考作文评阅为什么不能鼓励学**挥所长?
“不少一线语文老师还在维持着‘双重人格’,明明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为了迎合所谓的阅卷评分标准,不得不让学生追求保险系数。”周宏认为,老师们的顾忌、“保守”并没有错,“问题出在命题和评卷标准”。
所以,必须通过改革,让“语文的评分更语文,让一线老师**有顾忌。”
增加主观题,将是大势所趋
实际上,一种呼声近来日渐响亮: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语文的教育教学也要相应改革。在高考中出现更多的主观题型,考察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或是大势所趋。
以北京为例,2014年高考不仅将提增语文的分值,还加设了“微写作”。而去年上海高考的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也出现了不设标准答案的主观题。
有**分析,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主观题的分值在今后还可能进一步上升。
“以往,很多命题老师不敢在高考出主观题,就是因为阅卷有难度。”周宏说,这次研修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老师在共同研习的过程中形成共识,凝练主观题的评分标准。
本报*席记者樊丽萍
■相关链接·培训题
阅读以下材料,自拟标题,分别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和记叙文(或其他非议论文)——
我没有办法理解那些只注重实用主义的人。既然我们所想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指向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我担心今后人们将**会为了学习而学习。我们似乎越来越倾向于教育人们如何*取更好的生存而不是如何更好的生活。(2005年美国SAT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