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8日电(记者徐博孙铁翔周蕊)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的总量达到了创纪录的699万,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虽然仍被称作“天之骄子”,但大学生们头上的“光环”似乎正在逐渐消逝。
事实果然如此吗?
读书真无用?
在计划经济时代,因为“有知识、有文化”、工作包分配、身份是干部,大学生是大众羡慕的对象,考大学是“千军万马过*木桥”,家里出了个大学生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出现了“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做导弹的不如做茶叶蛋的”等现象,大量知识、技术含量高的劳动者,收入明显低于简单劳动力。
随着科研、教育、医疗等传统行业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上述体制差异造成的“脑体倒挂”现象已被逆转。然而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导致了新“读书无用论”的出现“研不如本、本不如专、专不如职”“大学生起薪比农民工还低”等议论甚嚣尘上。
记者在调查时也发现,今年很多本科毕业生的起薪在2000元左右,而服务员、送水工、搬运工等岗位月薪普遍超过2500元,瓦工、木工、电焊工、钳工等技术工种更是能达到每天200-300元。
读书真无用吗?
“一些高校部分专业的个别毕业生薪酬偏低的情况确实存在,但**不是主流。”上海某高校学生就业服务和职业发展中心主任*静峰说,该校自动化、计算机等热门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起薪大多在6000-8000元。
可见,大学生起薪低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退一步讲,即便某些大学生起薪低,试用期结束转为正式员工后月薪往往能有很大提高,而且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社会**等都远较劳动密集型岗位优越,发展前景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部分大学生起薪低呢?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重要的原因是供求关系决定劳动力价格,部分专业的大学生供大于求,所以身价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结构性过剩”。
读什么有用?
“我们很缺人才,而且人才队伍正在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我们很担心这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长朱新庆告诉记者。
朱新庆介绍,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其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但高技能人才却越来越少,长此以往,不要说产品升级换代,就是维持现状也很困难。
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南京市,说到技能型人才,其人力资源部经理肖志勇与朱新庆感同身受。
“我们真的很缺乏专业高技能人才。”肖志勇告诉记者,“在我们公司,*席技师的待遇相当于公司副总,**技师的待遇比中层管理人员还要高。”
在沈阳,广告、金融和信息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岗位中也缺少技能较高的“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人才;在湖北,该省计划未来5年培养开发紧缺技能人才50万人……
可见,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我国,亟需的是技能型人才!
“大学生对未来有很高的期望,这个我们**能够理解。”肖志勇说,“但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大学生必须有一技之长,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在就业市场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不读还是不用?
学科专业比例失调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过去10多年来,部分本专科院校大量扩招,但工科专业需要大量的设备,人才培养成本高,而中文、英语、新闻等基础类学科一本书就能开课,金融、财会、管理类专业“外表光鲜”,自然成为扩招的*选。
除了高校自身,还有别的原因吗?
“有一个食品专业的毕业生,宁可在南京某高校后勤部门做一名临时工,每月只拿1000多元的工资,也不肯回老家就业。”位于南京市的金陵科技学院就业指导处副处长陆国晓说。
或是希望在大城市闯一闯,或是毕业回乡感觉“颜面无光”,但不可否认的是,地域差距过大是大学生扎堆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为了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去中西部,国家**了“三支一扶”等很多措施,但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大学生不去并非怕吃苦,而是觉得没盼头。
同是医学专业毕业,同在一个科室,同样工作十年,在一线城市**医院的很可能成为该领域**,在偏远地区基层医院的***则小很多。虽然县级医院缺人,但有多少人敢用自己的一生作赌注呢?
“大学生就业选择大中城市、国家机关、国企的愿望都很强。”中国人民大学[微博]教授郑功成分析说,如果不能缩小地域差距、体制内外和行业间收入差距及待遇和社会**上的差距,去西部、去基层只能停留在口号阶段,数百大学毕业生竞争一个清洁工或城管岗位的现象也很难改变。
(徐博孙铁翔周蕊)
标签:2013高考大学生毕业生服务员专业读书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