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正式启动***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至今已逾十年。作为一名80后,这十年间,我完成了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再到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师的角色转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身边80后同行们大多也经历了这样的人生历程。今年春节期间,自己利用朋友聚会、QQ群、**朋友圈等多种形式与大家一起讨论马工程实施十年来自身的发展变化。通过这种漫谈“集体怀旧”,以下几点感受是引起大家强烈共鸣的。
80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求学历程离不开马工程的强力推动。从代际角度讲,80后思政课教师的求学经历与实施马工程时间是**重合的。马工程实施以来,*次将***主义理论设立为一级学科,下设***主义基本原理、***主义发展史、***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主义研究、思想**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6个二级学科。
80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学术成长离不开马工程的大力支撑。如果说马工程设立***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助力80后的我们成功实现学生向教师身份转化的话,那对于后续的教师专业归属感和学院认同感的形成与强化也起到了同等重要的作用。
80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离不开马工程的有力支持。教师教师,以教为师。对于绝大多数80后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都是第一次站上讲台。在讲台上,能否站得稳、讲得出、听得进,直接关系到一名教师能否立足的基本素养。
在交谈中,80后高校思政课教师们也谈到了对马工程的三个期待:一是期待马工程成为万年青工程,常抓不懈;二是期待马工程能够提供更多的理论学习培训机会,尤其是对于普通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们而言;三是期待80后们能够有机会以“局内人”的身份参与马工程的建设发展,回报马工程。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和目前正借调至***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深刻感受到***主义理论事业后继有人,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