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百万元特等奖空缺引发热议

2015-04-14来源 : 互联网

近日报道,备受关注的四川大学*届“**教学奖”揭晓,十位教师分享殊荣,一等奖得主获50万元奖金,**元特等奖空缺,引发社会热议,赞同声和质疑声皆有。

对于不同的声音,川大校长***院士回应说:“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就是希望我们的教师多一点时间留在校园,多一点时间投入教学,多一点时间与学生交流。”川大如此大手笔地重奖本科教学一线的**教师,令人鼓舞,尤其是让常年深耕本科教学的老师看到了希望。但这个**大奖却让我们不得**次关注这样一个问题:现在的高校教师有多少时间、精力与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交流?熟悉实情的人都知道,相当多的高校教师因科研重压而无暇顾及教学。教学不仅包括课堂授课,也包括课后交流。然而不少忙科研的大学老师甚至连下课后的几分钟时间都没有,**一响就赶紧走,让学生有事发电邮、**、短信、打电话。就交流与教育的实际效果来说,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显示,师生面对面的交流要远好过不见面的对话。导致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根本原因是现行的高校评价机制。

对于大学而言,*大的“政绩”不是教学成绩,而是科研成绩,尤其要看得到了多少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与项目,带来了多少万甚至多少亿的科研经费。正是在这种不合理的评价体系下,导致了高校科研功利化和教学荒废化的趋势。要纠正这种不好的倾向,*先,高校要转变高等教育观念,**把高校视为科研机构,回归教育机构本位。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敦促高校严格贯彻落实“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的规定。*重要的是,在职称晋升和教育资源配给上,要加大教学的分量,而不是唯“发文章”“拿项目”试举。要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高校的主管部门应尽快改变对校长的考核标准——**以科研为主,而以教育教学为主。在评价大学校长的工作时,应该更多地看在其治下的学校,是否在教书育人方面取得了公认的成绩。如果对校长的评价标准依旧,那么必定会导向“科研GDP主义”。

四川大学**教学大奖是一个有益的探索,但要想改变高校轻教学、重科研的现状,这恐怕还远远不够。唯愿它能够示范兄弟院校,进一步激发高校改革,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让这种备受诟病的评价机制,尽快迎来大刀阔斧的改革。

标签: 教师 教学 科研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