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减负不是让家长溺爱的借口

2015-11-23来源 : 互联网

现在的学生都背着鼓鼓的书包上下学,估摸着书包也有起码10斤重。虽然国家在提倡“学生减负”,但是家长任然以教育质量为由把减少的课程加到了课余时间上。

如果翻开5~8年前的报纸,经常能看到与“减负”相关的报道,说的主要是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和家长被沉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由这种负担所带来的焦虑在家长中蔓延,甚至孩子没出生就着手为其今后上学而铺路。

这两年,报纸上仍然能时时看到“减负”字样,说的更多的是国家**的减负政策。

在校时间短了、作业时间少了、奥数禁了、择校不让了……

但家长的焦虑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为什么?

“孩子的成长不能只‘有意思’,还得‘有意义’。”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说。清华附小的前身是1915年创办的成志学校,是专为清华教职员工子弟而设的,1937年抗战**后,成志学校随清华大学南迁。在西南**的困苦危难之际,小学的学习一直没有间断过。

那是一种坚毅刚卓的精神。现在孩子缺少的就是这种刚毅。“今天都在讲减负,谈对儿童的尊重,但是,一些家长给孩子的爱已经变成了一种溺爱。”窦桂梅说。

但是,很多家长并不自知,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有科学依据的。

“我们班上有个孩子几乎天天迟到,有的时候甚至迟到两节课。”北京市海淀区一所知名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张老师说,当他找到孩子家长,希望家校配合共同督促孩子时,没想到这位妈妈却不以为然地说:“醒不来,说明孩子没有睡够,让孩子每天早上那么早上学太残忍、太不遵从人性了,我们至少要让孩子睡到自然醒。”

“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形成规则意识、时间观念,好的习惯是会跟随孩子一生的。”张老师说。

近年来,整个社会都在一边倒地批评中国的教育压制了孩子的天性、批评中国孩子的学习缺少趣味性。

于是有些家长走向了另一个**,以为放纵孩子就是在追求天性。

这位妈妈更是找到学校,说自己家孩子将来肯定是要到国外上学的,所以,希望学校“不要按照中国的那一套管自己的儿子”。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糖、也需要钙,同时需要盐。”窦桂梅说。

窦桂梅所说的“糖”就应该是表扬、鼓励,是对孩子天性的顺应,主要针对低年级段的孩子;“钙”是要孩子知道自强自立,主要针对中年级段的孩子; “盐”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挫折苦难,“对高年级段的孩子就该撒一把盐了。这三样在教育中都不能丢,可是今天的孩子只有糖,没有钙,更谈不上盐了。”窦桂梅说。

“现在的孩子普遍缺少学习的动力,”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王玲湘说。其实这种动力的缺失跟他们一直泡在“糖罐”里有关,当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责任、意识不到自己还需要拥有不断克服困难的能力时,怎么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习是孩子的事情,不能被家长一手包办。教育孩子不仅需要鼓励,也需要让孩子体会到挫折,并且培养他们战胜挫折的勇气和决心。这样才能让孩子产生自信,面对将来可能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

标签: 学生减负 家长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