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策略

2016-04-29来源 : 互联网

高三语文复习策略

**:重返课本,以课本为基点展开推进。

课本对于语文复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把早自习时间专门留给学生重新温习重新阅读课本。但这个重读不是“放羊式”的散漫无序,而是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使读有所得,讲求实效,为的是积累、厚实学生的相关储备。

重读课本的目的可以根据考点的要求灵活决定。以下列举的一些方面可供参考。

通过重读,熟记文学常识。我们要求学生通过读课本目录,读课文注解,读“名著导读”,按照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外国作家作品自制表格归类识记。可以预留空白处待考点复习到此时再作适当补充。

通过重读,理解文体知识。比如,中国古代作品方面,我们要求学生按中国古代诗词、中国古代散文等进行归类阅读,去理解每类文体的特点。古诗词还可细分,如分成送别诗词、怀古诗词等,聚类重读后作一些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为古诗词的鉴赏考点复习就作了很好的准备。

通过重读,背写名句名篇。“名句名篇”的背诵量大,绝大多数学生过关并不容易。我们要求学生在当年的《考试说明》未下之前按照课本后习题的要求先进行理解性的重读(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确实能背诵,但默写时经常出错,原因是不理解句意、词意。所以,我们要求背诵之前先理解,*好能口头翻译句子),再自背自写,同步互查,然后教师上课时通过演板方式检查督促背写过关。

通过重读,积累文言知识。我们非常注意课本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固定结构的积累。在学生读书之前,会进行**词的提示,一课着重圈出若干个词,让学生联系学过的词语整理串联,这样课课有得。读完教材里的文言文后,就有比较可观的积累,而且,多次诵读,也利于阅读语感的养成。这样的积累,为文言文的迁移整篇阅读打下了**的基础。

通过重读,理解**人物形象。例如:刘和珍、刘兰芝、祥林嫂、窦娥、翠翠,蔺相如、苏轼、周朴园等,通过梳理,可以加深对文学作品中塑造刻画人物手法的理解,又储备一定的写作素材,可以解决高考试题中涉及此种内容的题目。

通过重读,撰写字数可长可短的评点。教师选择一些在语言运用或艺术表现技巧方面有特点的课文,要求学生旁批,有时是一个两个用得精彩的词语,有时是值得研读的一句话,有时是行文有特色的语段,借此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此线的关键在于两点。其一,重组课文,选择课文。要根据一定的复习目标,灵活地拆分课文,使得课文成为训练积累的材料。重读并不是把一册教材从头机械地读到尾,而是精心选择,让课文材料为我所用。其二,目标明确。学生开读之前,教师一定得有明确的目标预设要求。那种只是浮光掠影地读,没有明确的预设目标的阅读是没有多大效果的。

第二:遵循《考试说明》,以考点为序展开。

“考点”复习理所当然地是高三复习的重头戏。我们安排正课来实施。通过这条线的复习,要使学生知识清楚,方法明确,答题规范

考点复习一般有三个环节。

梳理讲清知识,此为**个环节。每一个考点涉及到的语文知识要树立梳理清晰,语文术语的表达要准确。例如“辨析并修改语病”考点,得就规定的六种常见语病类型做细致全面的梳理。“搭配不当”细分为“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当然,不同的考点,知识讲述的详略不尽相同。梳理讲述要本着“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对每一个考点涉及的知识进行细分,不仅要关注一个考点的陈述性知识,更要关注一个考点的程序性知识(后一种一般是隐性的,教师人个化的,关于方法的知识,对于解题,是有作用的)。当然不是每一个考点都由教师来讲,有时候,教师提供一些必要的材料,要求学生从中归纳整理知识,这样做,效果更好。如,“词类活用”考点,先印发在句意理解上没有难度的练习让学生自练后归纳活用规律,然后互动交流。

标签: 高三语文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