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几岁识字比较好?

2016-07-12来源 : 互联网

孩子几岁识字比较好?这个话题,在早教界一直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说说早教界的观点,帮你认识孩子几岁识字比较好的这问题。

孩子几岁识字比较好?观点一

孩子应该尽早认字。提倡此观点的论据中,常常会提及日本教授石井勋在80年代的一个测试结果:孩子如果从5岁开始学习,到入学前一年,智商能达到110;要是从4岁开始学起,学两年,智商能达120;若从3岁开始学习三年,智商能达到125-130。此外,生理学家也认为,人在儿童时期大脑发育速度*快,三岁左右儿童的大脑重达900-1000克左右,约相当于成年人脑重的2/3,七岁时脑重达128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9/10。 而儿童大脑发育*快的时期,也是记忆力特别强的时期。

孩子几岁识字比较好?观点二

孩子提早认字只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孩子过早地认字,容易将丰富的世界以文字固化,而失去了想象的空间。女儿的幼儿园老师也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孩子的妈妈从孩子2岁多就开始教他识字,以至于这孩子从中班时就可以读书看报。但我发现这个孩子面对画面丰富的绘本,很缺乏想象力。因为认字,他每次只将图书上的字看一遍就完事,不管故事多么有趣,都会频繁地换书。而不认识字的孩子,却看得津津有味,他们会根据图书上的图画,自己创编故事,每次创编的都不一样,想象力非常丰富。

那孩子该不该提早认字呢?什么时候才是孩子认字的*佳年龄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上两种观点分别入手。

*先,观点一认为,应该在孩子大脑发育*快的时候,让孩子尽早认字。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智商,而且还抓住了孩子记忆力*强的时期。但是,如果说认字要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和关键期,它也意味着除了认字,孩子还可以利用这个时期认识这个物质世界的其他东西。生理学家认为,我们的视觉神经不是集中一团,而是分散在大脑各处,各司其职。主管静物、运动、物品、人脸、形状、颜色等等的神经,分布在大脑的不同区域。因此,在孩子智力发展的*佳时期,孩子除了接触平面的、静止的、文字的东西,还应该更多地接触立体的、运动的、丰富多彩的各种景象和人物。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储存足够的记忆,才能够开发足够的观察力、锻炼足够的想像力。所有的认知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孩子的成长和智力的开发不应该只限制在文字的学习中,也不应该用文字把孩子局限在脱离现实的书本世界里,用这么珍贵的时间,来学习一个基本技能。

而实际上,很多科学家认为,儿童在3岁之前是没有语义性记忆(semantic memory)的,只有肢体和情绪方面的记忆。到了3岁左右,儿童的自我意识萌芽,他才开始真正的记忆(autobiographical memory)。一位到澳大利亚一所学校任教的老师,曾听校长给她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为了解孩子的阅读能力,在每个孩子参加入学面试时,校长给孩子准备了不同级别的阅读书籍,每级的颜色不同。有一个家庭共有5个孩子,都在这所学校就读,都参加过面试,到轮到*小的那个孩子来面试时,他能把**级、第二级,甚至***别的阅读材料,全都顺畅地念下来了。校长很吃惊,但是很快动了个心眼儿,找出其中一本书,让孩子把某个字找出来,这个孩子一下就蒙了。他其实是因为反复听了前面哥哥姐姐的阅读后,记住了书的内容,而不是真正的学会阅读。因此,如果孩子的生活体验非常有限,那么,早期的自主阅读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如果孩子对这个世界缺乏认识,给他一本书,即便他每个字都认识、可以念出来,却很难理解他念的是什么。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将来语言文字发展得好,*佳方式肯定不是让孩子背诵静止的字,而是让他在大自然中奔跑、嬉戏,鼓励他多运动、多玩耍,在运动和玩耍中不断认识世界,才能把语言文字和真实的物质世界相结合,形成真正的记忆。

观点二认为,孩子不应该尽早认字,而应该多对其进行感官的训练,锻炼孩子的发散思维,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力。但是,如果孩子在学龄前有认字的诉求,我们也要加以干扰制止吗?反之,孩子如果在学龄前已经大量认字,就一定影响他的想象力开发吗?

*先,我们必须弄清孩子认字的诉求是出于孩子的自发愿望,还是家长的意愿引导。如果孩子本身对文字感兴趣,那么,4岁起进入文字敏感期后,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接触或者讲故事等方式,把汉字融入生活,让孩子乐在其中。这种以兴趣为先导的自主学习方式,既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又不会让孩子只会低头认识枯燥的汉字,而丧失想象力的发挥。这样的发展是良性的,能够很好地保护孩子的自主思维和好奇心。既能呵护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又能维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孩子的认字问题上,这样的结果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但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在认字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求知欲往往是家长催生的结果。卡尔荣格认为:孩子的求知欲是孩子内心恐惧的表现,大多是孩子对父母的感情依恋出现某种障碍,转而通过求知欲表现出来。很多孩子为了讨好家长,会掩饰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做出家长愿意看到的样子。但这并非意味着面对父母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要求时,他们没有经受压力,只是孩子和家长往往很难觉察到这种压力,而实际上,孩子在放松机会下的无理取闹就是这种压力的宣泄。很多脑科学家的研究证明,长期处于隐藏压力下的儿童,大脑的发育会受到损伤,记忆力会衰退,学习能力也会下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博士曾经回忆道:我小学三年级对天文产生了兴趣,于是找了很多天体物理方便的书进行阅读,70年后的今天,我依然清晰记得书里的内容,但是考大学时候的微积分,我却忘得一干二净。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了解,只有兴趣才是孩子*好的老师,无论孩子学习什么,重要的是让孩子能享受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出于功利性的填鸭教育。出于孩子自身兴趣的学习,孩子受益一生,出于重压之下的教育,只会扼杀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后劲儿可言。

但是很多没有在学前认字的家长,在孩子入学后,往往会面临孩子学习成绩落后的压力。很多家长为了呵护孩子的天性和想象力,没有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以至于入学后,家长和孩子的自信心双双挫败。基于前车之鉴,很多家长在孩子是否尽早认字的问题上也是纠结不断。但实际上,很多现实案例证实,有无学前教育,对于孩子的考试成绩而言,其差距仅限于一年甚至于一学期的时间,当孩子们的认知范围达成一致的时候,决定孩子成绩的往往是思维的活跃度和拓展度。因此,面对孩子的暂时落后,只要父母不因此感到自卑、气馁、焦虑,而是仍然全心全意地接纳自己的孩子,并且给予孩子实质性的帮助,让孩子具备良好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他们不会因此而受到打击,而是能够很快赶上其他人的进度,甚至能超过早认字的孩子,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况且,学习成绩的好坏也不能说明一切,很多专家认为:从学习成绩那里获得的自信是一种假象,这种依靠外界打分数而得来的“自信”很不牢靠,不是根植于内心的坚实信念,一旦遇到超过自己的人,自我评价就会遭遇严重挫败。

因此,在孩子的认字问题上,父母其实不需要了解人类的生理发展规律,只要以平和的心态陪伴孩子成长,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告诉他,想认字就陪他玩个文字的游戏,不刻意、不灌输,真正地做到顺其自然。家长需要做的是,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发现其真正的兴趣点,满足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以兴趣为先导,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保护孩子主动求知、主动思考的本能,无论学前孩子学习什么知识,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知识成为孩子享用一生的财富。

标签: 家庭教育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