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高考作文原来这么有趣!

2016-10-23来源 : 互联网

民国时代的高考,特别是国文一科,发生过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

民国的国文科目,就是如今的语文。但在很多时候,国文试卷的题目往往就几道成语解释,加上作文题。甚至,有时候,整张国文试卷只有一道作文题。所以,很多考生往往不到半个小时,就答完交卷。

在当时,对于高考,多数人都还是抱着摸石头过河的态度。在作文的批阅上,更是见仁见智,因此常常会产生一些趣闻。

胡适当年参加高考,阴错阳差地因为一篇满分作文,而成了高考的幸运儿,被选送到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就读。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题目,照理说在理解题目的意思上,并没有什么困难,无非是要考生回答规矩的重要性。

有考据癖的胡适,看了这个题目,不禁手痒了。胡适常说,有九分证据,就不能说十分话,这便是在考据中培养出来的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当时,胡适从考据学的角度来写这篇作文。

他的作文,围绕“规矩”二字进行考据,讲述了这两个字的历史源流以及演变。可不管写得再好,这篇作文始终是跑题了。幸运的是,胡适碰到了一个同样对考据学深有研究且对胡适作文极为赞赏的阅卷者,于是给了这篇作文满分。

就胡适而言,当时未必不知道自己的作文是跑题的。不过,胡适参加考试太过仓促,照常理来说,本来考上的机会就微乎其微。可能也正因如此,胡适的心态反而彻底放开,觉得既然没希望了,就按着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答题。结果,误打误撞,反而因为这篇满分作文搭上了末班车,这倒是胡适始料未及的。

与胡适有类似经历的,还有一个人,就是诗人臧克家。当时国立青岛大学自主招生,国文试卷是由当时担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的闻一多出的。整张卷子,也只有两道作文题,且二选一即可。第一题是,为什么报考青岛大学?而第二题,更是简单,只有四个字:生活杂感。任何对生活的杂感,都可以写入作文。

臧克家选择的是第二题,但答案只有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那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这句话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无非就是“神马都是浮云”。就是这三句话,让臧克家得到了98的高分。

即使这样,臧克家其实也是考不上的。因为,他的数学成绩是零分。两科相加,也还不到一百分,平均分都还没及格。但就是那三句话,打动了闻一多,臧克家最终被文学院破格录取,成了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的学生。

在提倡标准答案的今天,这些民国名人的趣事,读起来顿觉趣味横生。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