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停摆或改变:四六级考试已成“鸡肋”

2017-08-07来源 : 互联网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么多年实行中,一直受到争议。今天小编带你看或停摆或改变:四六级考试已成“鸡肋”。

或停摆或改变:四六级考试已成“鸡肋”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全国性教学考试没有理论依据

1987年公布的关于实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考纲》,曾明确提出,“考试的目的在于全面考核已修完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确定的各项目标”。而当时的国家教委在批准实施的通知中强调,“国家教委将对结束四、六级学习的学生进行统一的标准考试”,考试成绩是“我委今后检查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依据”。

从今天来看,正是这一“全国性统考”的定位,引发了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全国性的大学英语课程“应试教学”。道理很简单,任何一种教学考试只能是基于校本的,不可能是全国统一性的。用根据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复旦、中科大和西安交大6所大学的84%学生能够通过考试的标准来建立全国高校学生的及格线常模合理吗?

全国3000多所高校,且不说办学方向不同,各地各校新生入学水平差异很大,怎么能够要求他们在两年内完成大学英语后都达到统一的水平呢?让清华、北大、复旦的学生和在**、贵州等中西部地区读大学的同一届学生,用同一张难度的卷子来进行测试,是缺乏理论依据的。而更荒谬的是,各校的四级考试通过率竟然还被作为评估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乃至整个高校办学质量的依据。这样一来,其结果必然是“成绩和毕业挂钩”“以考带教,题海战术、冲击了正常英语教学甚至学生的专业学习,忽视了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乃至发展到今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成为大学生不断“刷分”的游戏和主管部门弃之可惜的“鸡肋”。

四六级考试面临抉择:要么停摆要么改变

考试理应为教学服务,但从实践操作层面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经阻碍了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的转型和发展。

在上个世纪,在校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或增强欣赏西方文化的能力,因此,大学英语的通用英语教学定位还有点道理。但进入本世纪后,英语已成为经济科技和学术成果交流的**通用语,一名大学生如果不能通过阅读汲取本专业的世界**发展情况,不能用英语交流学术思想,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更不用说在各自领域内具有**竞争力。

因此大学英语本身就面临转型——她必须顺势而为,从原来仅仅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通用英语,实现向提高大学生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能力的学术英语转型。但是,当大学生乃至各校都把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时,这种转型不仅无法实现,而且使得大学英语课程在高校的地位越来越边缘化(*近几年全国各高校的大学英语学分普遍被压缩证明这一点)。

须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实际上是通用英语,她和学术英语考试(如托福、雅思)区别不仅是语言测试难度方面,更主要的区别在于考试的功能和目的:前者是测试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满足教学评估需要;后者则是考察语言的应用能力,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和日后工作需求。因此,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30年后的今天,正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要么停摆,要么改变其全国性教学考试性质。对这门考试来说,“鸡肋”状态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或停摆或改变:四六级考试已成“鸡肋”。希望以上的介绍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