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怎么产生的?二十四节气由来是什么

2018-03-01来源 : 互联网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很多人都很好奇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二十四节气由来是什么呢?

二十四节气由来是什么?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而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根据太阳进行。因此在农历历法中又加入了单*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反映正确的回归年和农历闰月的放置。

古代国家、朝廷要负责制定律历,计算出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时间,来指导人们务农。中国的天文历法,历来是太阴和太阳合参 ,以太阴记月,太阳记年。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是以公元记年的太阳历,是根据太阳周天360度,运行365天制定的历法,简称阳历。

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确立。《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公元***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从雨水开始每单数为节气双数为中气。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内容。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反应气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24节气必须按照太阳在天空中运行的真实位置而定,它其实是一个时刻,而非这**。

24节气是根据什么计算来的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年里头所处的特定位置,这样来划分的。一年转一圈360°,每隔15°就是一个节气。每个月有两个节气,一年12个月就有24节气,每个节气都是表示气候或降水的变换。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立春到立夏前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为冬季。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