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全国范围内关于中小学教材编制的争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鲁迅大撤退”让人们愕然;“爱迪生救妈妈”、“陈毅探母”令**疑;秦始皇、汉光武帝、诸葛亮等名人画像撞脸……还有*可笑的医院广告也打入教科书。
众人纷纷指责中小学教材“**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四大缺失。有些内容该不该放进教材、有些内容该不该撤下来、该不该杜撰名人事迹或美化名人……这成为国民关注的焦点。
某杂志副编审在博客上言辞激烈地表示:“小学语文教材里大量出现的剽窃和篡改的劣质课文,比三聚氰胺奶粉还要危害深远。”看到这,让人不得不反思,教材的“真假”所带来的教育影响。教科书涉及“造假”,这看起来可笑又无奈。谎言也受到肯定,要害通过教科书传给一代代人?这是欺骗教育——教人欺骗啊!
为了夸大名人,美化名人,不惜帮他们编造“感人事迹”;反正那些名人已经离我们而去,真真假假无人对证了吧,只是他们死了都不知道自己做过这么“感人”的事。难道是一两件事不足以证明一个人是否**,是否够成就感?非得要强加事迹给人家。一方面要教育人诚实,一方面却在暗暗作假,意义何在。
鲁迅都没资格上教科书,谁还有资格?也不知强迫鲁迅撤下的那些人是怎么想的,是鲁迅的文章太深奥,还是鲁迅的才华比不上别人?如果一些公认为**、有代表的文学都得不到重视的话,教育就会越来越往下破滑。所谓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些传统的精华是不可摈弃的,应该要继续传承和发扬。
历史名人画像也跑龙套?细心的人会发现,很多历史名人“长相”惊人的相似。网友戏言,秦始皇、汉光武帝、诸葛亮、唐玄宗、颜真卿等,原来是同一个人扮演的啊。于是,有了古代名人“千人一面”的说法。有人建议,与其全部上去“撞脸”,还不如不露脸,起码留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针对历史名人画像之争,人们普遍认为教科书太不严谨了。连教科书也在编造、拼凑、抄袭,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也有样学样?
教材,就是用来教育人的。教育就要用*真实、***的事实传承给下一代。再继续无理“瞎编”下去误导人的话,真的无人能拯救国民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