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劫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到那里大有可为”。多少年前的话,今天再次得到验证,众多的投资商和工业企业蜂拥而至。但农村的市场经济还远未成熟,扎根农村发展的杨小五们面临各种阵痛。
来源:企业观察家 文•本刊记者张正良
当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土地流转成了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现代农业所必须的集约化、合作化经营就成为一种可能,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社也不失时机应运而生。这种态势势必会给我国积弱积贫的农业、农村、农民带来****的发展契机,也许,只有到这个时候才应了伟人的那句话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但是,当农村像当年接纳知青一样再次敞开胸怀接纳工业“下乡”的时候,它们嗅到的更多是呛人的味道。当进军新农业的号角吹响,裹挟着*大资本的工业企业如潮水般涌向乡村,但繁华散尽,“天赋农村”往往千疮百孔,伤痕累累。
并不是每一朵花开都代表春天,也并不是每一个工业下乡都能造福农村。很多“下乡”者其实本无心农村、农民、农业,它们的心在“三农”之外——不是把自己**融入自然,融入乡土,与大地同呼吸,而是把农村、农业、农民强行拖上自己的战车一味狂奔。
进军农业的噱头下露出的却是工业的尾巴,那些曾经玉米沁心、小麦飘香的土地上长出了一片片吞噬掉城市的水泥森林。污水在地下横流,异味在空中飘荡。
在“工业反哺农业”的路上,不时上演着工业侵蚀农村,侵吞农业,欺凌农民的闹剧。
不甘心家乡“被工业化”,一些青年农民,譬如杨小五,在**的感召下逐渐偏离祖祖辈辈的生存航向,开始涉足现代农业,他们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农村真正辟出一片与自然紧密相融的天地来。他们是真正扎根农村,真正醉心农业,真正敬畏土地的一群,而不曾怀着工业的梦想。
但倾心农村注定是一条与泥泞相伴的路。没有资本的扶持,没有政策的倾斜,没有多少运作现代农业的经验,他们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
三年前,杨小五把身家全部押在了流转过来的几百亩复耕地和数百亩水面上,养鸡养鸭养大雁,种瓜种树种胡椒,忙得不亦乐乎,也确实搞出了不小的动静。但三年后,生态园里草长莺飞,家禽却没了踪影——因为摊子支得太大,需要资金的地方太多,*一投进去就没影了,而干农业,资金周转太慢,常常入不敷出,没*买鸡娃鸭娃,大雁也因为养殖经验不足停了下来。
三年为期,杨小五干得疲惫而落寞,也许要不了多久生活的重担就会把他那单薄的身板压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
尽管三年来他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看好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但没有资金投入,他很可能会干渴而死。尽管那里青山依旧,碧水常在,尽管那里依然是果香四野,鹤鸣九皋,清风玉露,月朗星稀。
把他或者他们曾经的创业**,曾经的乡村实验以文本的方式摄下,是为了纪念,纪念那份努力与真诚,纪念那份付出与坚守,立此存照,谨以识之。
这是一幕三年前的景致,有关杨小五和他的家禽们。
一
青山有意逐碧水,闲云无心追流岚。位于平顶山与南阳之交的燕山水库尽管“入库仙龄”不长,但其襟带叶县、控引方城之势,烟波浩渺、空濛旷远之形,娇花照水之姿、弱柳扶风之态,不由人不一窥之下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山是远山,连绵着葱葱郁郁的绿,山羊或是牛群散开在山水之间的漫坡上悠闲地啃着青草,山下一望无际的水面上三三两两的沙鸥悄无声息地滑过,落单的白鹤优雅地扇动着翅膀追逐着远去的鹤群,散落在空中的一声声轻叫声犹如天外来音,清脆而绵长。湛蓝的湖水在微风的轻抚下荡漾开去,又赶趟儿似的聚攒在一起把透明的浅蓝装扮得异常厚重,深不可测。与远山遥相呼应的是一道数公里长的大坝,巍峨高耸、龙盘虎踞之下俯低身子轻轻拍打着奔涌的湖水。大坝脚下绿树成荫,群鸟翔集、百花盛开,一条乡间公路蜿蜒而上直通堤坝。堤下数百亩的水面以及水面西边数百亩的复耕地就该是杨小五和他的家禽们的乐园了:碧水外的碧水,青山外的“青山”,两口荷塘、数亩果园、一丛瓜地、数座孤岛、几片水面。
一边是被一座座孤岛穿针引线般串联起来的数百亩波光粼粼的水面,一边是因修建水库大堤堆放石料、水泥而难以种植庄稼的数百亩复耕地。地与水面之间十数亩的漫坡上,桃李吐绿、枣杏争芳,苹果、石榴、柿树、板栗割据一方、互不相让。果树的一侧是瓜地,西瓜卧坡、甜瓜坠地、菜瓜随遇而安。瓜果成熟的时节,果林瓜阵之间,瞅准了,一拳砸下去,吸入肺腑的全是香甜。
这是一片远离都市、远离喧嚣,一尘不染的人间乐园。
杨小五是它的主人,和他一起守候在这片乐园的还有他的家禽们。
杨小五的果园里散养着数千只乌鸡和本地的土鸡,春夏时节,漫坡的青草把鸡仔们淹没在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在劲风的吹拂下,追逐嬉戏或是忙于觅食的鸡仔们才会偶尔一露芳容。瓜地在坡地的另一侧,虽有层层丝网阻隔仍挡不住鸡仔们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尤其是在瓜熟蒂落之时,偷越边境的鸡仔们悠闲地在瓜园里晃悠,照例捉捉虫子,喝喝露水,给青草们掐掐尖,但它们冒险偷渡禁地似乎更喜欢另一种游戏——把已经成熟的西瓜啄开,然后一哄而上,你争我夺地*食干净。瓜地里随处可见被小鸡们啄空的“西瓜”——只剩下一个皮囊罢了!再看看那些乌鸡、土鸡一个个得胜般地昂*穿行,追逐嬉戏,有的干脆跳到木桩上玩起了金鸡*立,一会儿伸长了脖子远眺,一会儿环顾俯视,一会儿又眯缝起眼睛打起了盹,那景致是一种说不出的温馨。
“到了傍晚,小鸡们陆续从漫坡的草丛中钻出来的时候,*醒目的是乌鸡冠子上的白翎都变成红色的了,这时候那‘偷食’西瓜的‘贼们’不必大刑伺候就昭然若揭了。”
每到夜幕降临,一个数百瓦的电灯泡把三面敞开的鸡圈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不管是土鸡还是乌鸡都又不安分起来,蚂蚱、蟋蟀和各种不知名的飞虫从四面八方高高低低地撞将过来,美味当前,小家伙们禁不住诱惑纷纷扑将过去,三五成群地与逐光的虫子们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不待主人家的召唤,乌鸡们早已蜂涌而出冲进了漫坡的草丛中……
二
数千只寒鸭一拥而上扑棱棱卷向水面。
在趋左趋右忽东忽西于水面上下赶潮子、扎猛子折腾了半天之后,这些土生土长的寒鸭越过一座又一座小岛转战到各个“湖泊”里去了。要不了多久,那些“勤劳”的土鸭就会混个肚子圆—— 这里的小鱼小虾实在是太多了!
燕山水库以盛产小青虾著称。有经验的渔民,找准水草丰茂的地方,一网下去,成千上万只小虾就成了他们餐桌上的一道佳肴。这里的小青虾生活在源于群山的湖水里,晶莹剔透、肉质鲜嫩,除却营养丰富之外,因其肉质疏松,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来说都是**的食物。尤其是小青虾中含有丰富的镁,其不但能调节人的心脏活动,而且对于高血压、各种心血管疾病都有很好的**。当地人更是把小青虾认作是滋养孕妇与婴幼儿的**之选。
杨小五的湖泊里同样是小青虾们的游乐场和繁殖地。
这些小虾不但把寒鸭养得膘肥体壮,也惹得那些“仙风道骨”、不食人间烟*的白鹤眼馋,惊起,落下,再飞起,又落下。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试探之后,几只,十几只白鹤终于到鸭群旁凑起了热闹,有时,偌大的湖面上甚而会出现上百只白鹤齐聚鸭阵的奇观。是要借助寒鸭们强大的声势好“浑水摸鱼”吧,也许白鹤们更在乎的是一种“鹤立鸭群”的感觉呢!
晨曦中,它们滑翔低飞,翩翩而至;夕阳下,伴着狂躁过后渐渐消逝的鸭鸣,又悄无声息地消失在缓缓拉开的夜幕中……
三
大雁是杨小五家禽族类中*特殊的成员,说它是家禽,是因为这些大雁从来无法像它的先辈们那样在蓝天上自由地翱翔,而只能拖着笨重的身体生活在地面上——在它们赖以飞翔的大翅远没有长出来之前,它们已经七八斤重了——没有什么能支撑它们回到空中了。如今人工饲养的大雁主要被圈养起来,以喂食青草为主。而杨小五的大雁更多的时候是在水里游,数百亩的水面是它们经常的、理想的栖息地——吃鱼捕虾,嚼草吞粮,灰白相间的羽毛飘摇在碧水绿坡之间,悠游而慵懒。
与寒鸭不同,大雁称得上是水里的真正舞者,笨硕的身子一到了水里就别是一番情致,一会儿潜泳,倏忽不见,一会儿滑翔,任意东西,那翩翩的姿态,那雍容的气度着实令人着迷。
在几个小岛之间,100多只灰雁徜徉在碧绿的湖水上,慢慢地四散开去。
尽管大雁的数量在杨小五的家禽帝国中微乎其微,但杨小五对它们却钟爱有加,除却笨重而肥硕的大雁摇摇晃晃的,确实憨态可掬、惹人怜爱之外,杨小五更把大雁看做是自己家禽事业未来发展的生力军。
杨小五自有他的确信。
与其他的家禽不同,大雁终其一生难得有什么疾病,更不大可能得什么瘟疫,这对于饲养者而言是一个莫大(博客,微博)的好处。而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大的福音在于饕餮大雁不像别的动物有药物残留损害身体之虞。医学上说,大雁是这个世界上唯有的两种不会罹患癌症的动物之一。和鲨鱼一样,大雁身体里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亚油酸和抗癌因子等活性物质,而人体自身并不含有亚油酸,只能从食物中摄取。民谚说,“春夏秋冬大雁汤,不劳医生开药方。”大雁肉可不断增强食用者身体里的抗癌因子,而且对增强其身体免疫力、预防“三高”都有特殊的**。
大雁在西方被称之为“餐桌上的皇帝”,大雁肉中富含人体必需的铁、钙、磷、锌、硒等矿物质元素,营养十分丰富,远远高于其他任何动物营养,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绿色动物源保健食品。而且大雁肉质细嫩、不腻不燥、野味十足、鲜香持久、芬香浓郁之感,让人回味无穷。
大雁浑身是宝,雁肝、雁血、雁蛋,既是难得的佳肴,营养价值极高,又能滋阴壮阳、降血压、纾血脂,是根治多种老年病的饮食良药,尤其适用于气短、气血不足,经常口渴、乏力、食欲不振者。雁肝能软化血管、降血脂、延缓衰老……
“很多抗癌药物都从大雁身上提取,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能让它经常出现在普通百姓的餐桌上呢?”杨小五说,“我这儿现在只是在尝试,这么好的水质,这么大的水面养个三五万只不成问题。”
四
八月的乡野里,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股香甜的味道:玉米熟了,花生谢了绿意,红薯把大地的肚皮都撑破了……
沿着燕山水库下游的甘江河走下去,距离杨小五的家禽乐园不远,是一片葱绿的竹柳林——那是寄托着杨小五另一个梦想的地方。与周围沙 滩上残存的些许略显枯败的杨树相比,竹柳长势十分喜人,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我这儿几百亩荒地都种上竹柳,那可是一片不小的绿呢!”杨小五对种植竹柳的前景十分有信心,“将来三乡五村闲散的坡地、山岗都要利用起来,竹柳是个好东西,经济价值高不说,又易于成活,而且又能为我们提供充足的氧气,种植竹柳是一本万利啊!”
“竹柳确实是个宝”,杨小五说,“你不喜欢它都不行,人家对生存条件要求不高,放哪儿都能活,对附近庄稼也没什么危害,高的能长到20多米……”
“将来打算把竹柳林圈起来散养鸡鸭鹅大雁什么的,绝对的绿色食品,家禽粪可以为竹柳提供养分,虫子、杂草为鸡崽们的天然食料……”
很明显,竹柳林很快就会成为杨小五和他的家禽们的另一个乐园。
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如今,杨小五正在把自己的理想一步步地付诸实践:池鱼历历、芳草萋萋,鸡鸣讶暑、雁叫惊寒……
五
杨小五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到自己的“桃花源”了。
他不得不重抄旧业,开着自己的钩机,远走他乡,四处谋生,以期补贴“家”用。对一个年近四十的人来说,可供其选择的路其实并不多。
没有过硬的关系,他很难从地方政府掌控的*额农业发展资金中分得一杯羹;没有什么可以抵押,银行的*也流不到他的土地上。
但干苦力挣的那点辛苦*甚至还不足以抵上每年承包土地的费用,发展更无从谈起,窟窿只能是越扯越大,而梦想距离他却越来越远。
在外的日子越久,对“家”的渴望就越深。实在割舍不下那片土地,瘦了一圈的杨小五决计打道回府。
沙滩上的竹柳苗早已“长大成人”,被杨小五请人移栽到复耕地上,长势喜人;坡地上梨桃压满枝头,西瓜甜瓜又开始开花挂果;水面上,一网下去多半是活蹦乱跳的小青虾……
“我一直琢磨,这么好的地方干不成事没道理啊,哪怕是*终耗死了,那也要死在自己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