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宝宝最初的语言

2012-11-09来源 : 互联网

父母们都知道,大多数宝宝要到1岁左右才会说话。那么,在宝宝1岁之前对他说话的事就可置之不理或是忽略他们呢?当然不是。其实,宝宝学习说话是从出生的时候就开始的,我们必须细心地解读宝宝*初的语言。

宝宝能说话只是说明了语言发育到了表达阶段,宝宝在自己学会说话之前,是先学会发音和理解语言,这一特定时期叫“语言的准备期”或者“语言的发生期。

宝宝的哭声是*初的语言。宝宝一出生就会哭,这是他的**次发音,也是宝宝*初的语言,以后当感觉饿了或感到什么不舒服的时候也会哭,哭表示宝宝发音器官已为言语的发展做好准备,同时哭又使发音器官进一步受到锻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哭是一件好事,家长们没必要一见孩子哭就抱起来哄着,生怕哭坏了孩子,这样做反而会把孩子惯坏。

1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够分辨出噪音和其它声音之间的区别,还能区别熟悉和不熟悉的声音以及男女声。如果宝宝哭闹的时候,听到有人在对他讲话,他会暂时停下来不哭。到2~3个月时,婴儿就开始懂得别人说话声音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听到如果是愤怒乃至训斥的时候,他会哭起来;如果是温柔而关爱的声音,他会微笑且咿咿呀呀地响个不停。 

孩子满月后,语言基本上仍是以哭声来表示,不过这时候的哭声就有了一定的意思了,孩子会通过不同样的哭声来表达不同的要求,所以我们大人一定要听懂他的这一特殊语言。

孩子满月后,仍是以哭声来表表达,不过这时候的哭声就有了一定的意思,孩子会通过不同样的哭声来表达不同的要求,所以父母们一定要听懂并且理解宝宝的这一特殊语言。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由于饥饿或口渴时的啼哭,是闭着眼睛,嘴向左右做觅食动作或一个劲的吸吮指头,双脚猛蹬,哭声响亮,没有停止的意思;要是尿湿了或有其它不舒服,宝宝的哭声往往是持续不断、悲悲切切,而且要委屈地流泪;如果是疼痛引起的哭声,往往是事先并没有呜咽或缓慢的哭泣做过度的,就突然大声哭起来,期间还会有较长时间的屏气,会把小脸憋紫;如果是醒后想寻找母亲,他的哭就是哭哭停停、哼哼叽叽;若是哭而无泪,脸上也没有痛苦的表情,哭声听起来抑扬顿挫,常在听到大人声音时哭声反而更响,那就是为了唤起大人的注意,想要人关注他。 

随着时间的过去,宝宝的哭声明显减少了。宝宝高兴时会发出1~2个韵母声如“а、u、i”,大多是一张嘴气流从口腔中出来就能发出的音,不需要舌、唇较多的运动。慢慢地婴儿发音明显增多,情绪好时常常会主动发音,有时还会在成人的逗引下发出笑声。当他们身体舒服时,父母跟他说话和戏逗他的时候,他会表现的很愉悦,嘴里会发出“哦”、“啊”的声音;如果妈妈用温柔的又适当延长得声音对他说话(*好是类似孩子模仿孩子的咿咿呀呀声),宝宝就很高兴地来回应你,同时眼睛会看着你。这样的互动在宝宝满月时就可以进行,利用宝宝的自我感觉良好对其进行发声练习。

宝宝这个时候发出的声音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语言,人们通常把它称作“咿呀声”,它是语言的萌芽,是宝宝和成人相互交流的一种形式。

孩子从出生就开始了语言的发育,父母要帮助孩子在这时期发展语言。对于宝宝来说,家长要记住的是无论你在给孩子做什么事情时,一定要对孩子说话,尤其当孩子主动地向你发出“咿、啊”声音时,你要给予应答。当抱着孩子时,和宝宝亲切地说话,用不同的声调加上手势和他交流,这样对他的语言发展和听觉发展都有好处。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