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生活中,会经常听到“给力”、“打酱油”、“有木有”、“神马都是浮云”、“我的人参就是一个杯具”等等的话。许多老一辈不懂上网的人都会纳闷,这些语言是从哪里来的,怎么如今的时代总是出现出一些老年人不懂的语言了。
其实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被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了。大家时不时调侃一下彼此,调侃一下对方。而网络语言的产生量愈来愈多,各种新字新词新句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但由此也产生了一个问题,究竟网络语言的产生,对我们的汉语文化是有没有帮助的。
许多**认为,如今网络语言大肆泛滥,一些词语生硬的去简化,就会失去它的意义。许多新字新词新句看上去虽然很时髦,但并不能用于真正的交流。网络上煽风点*的低级趣味着有之,起哄、“唯恐**不乱”的看客亦有之,网络语言的出现本事就带有较大的偶然性,但其实并没有产生新的、有益的、耐人寻味的意义。
而由于网络时代正处于词汇**期,每天都在产生并淘汰很多词汇,这几年流行的词汇,不见得能沉淀下来。网名对一些网络语言的使用多是出于好玩的心态,因而一段时间后可能就会“冷却”下来。
但也有一部分学者和公众对网络词语的流行持肯定态度。认为如果没有这些新字新词新句,互联网就没有了它的趣味。一些由新闻事件衍生出来的网络用语,能*立于词语的本意,网友无需直白地发表意见和看法,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网络词汇来代替,公众就能明白发言网友对事件所持的态度,这样的网络语言有何不可呢。
网络语言的流行推动了信息的凝练,让人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在面对浩瀚的信息时,以快传播的形式传递知识,从而促进了文化的进步。有时也让公众知道多点生僻字,了解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之处。所以,在一些人看来,网络语言对我们的文化普及、传播还是起到很大的作用。
客观地看,网络语言有好有坏。关键在于网名如何利用自己手里的权利,大家热衷于网络热词,既有可能造出流传久远的**文化,也有可能造出昙花一现的文化垃圾。
对网络语言,既不应全盘否定,也不应盲目跟风。如果它的产生与流行,能被更多的人接受,不单是网络传播速度快的缘故,也是因为其包含着特殊的语境与语义,能恰如其分地表达现代人的情感。语言是发展的,我们今天所用的语言,也是经过了长时期的发展才得以形成。可能在其产生的那个时代,这些词或许是妄谈与疯话,但在大浪淘沙之后,也慢慢演变成了规范用语。
社么时代有什么样的语言,网络时代留下网言网语,这一点必须受到理解与宽容,必须与时俱进。对于网络语言,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盲目跟风,应该对其冷却与思考并加强引导,使网络语言成为**传播**文化的“助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