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胎教方法

2012-11-23来源 : 互联网

你知道吗?胎教源于我国古代。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容易被孕妇情绪、言行同化,所以孕妇必需谨守礼仪,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名为胎教。从一些史料记载分析,看看古人是怎样进行胎教的?

我们的祖先早就教给我们许多关于胎教的知识,或许有些不适用于现代的教育,但有些作为借鉴还是有相当重要作用的。

西汉刘向的《烈女卷》记载:“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馨诵诗书,道正色。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

意思是:古时候妇女怀了身孕,睡觉时就不侧着身子,坐席不靠边,不用一只脚站立,不吃有异味的东西。食物切得不正不吃,席子放得不端不坐,眼不看邪僻的东西,耳朵不听浮靡颓废的声音。夜晚让乐官吟诵诗歌,讲述正人君子的事迹。这样生下的孩子必定相貌端庄,才智和品德都出类拔萃。所以,女子怀孕的时候要时刻谨慎自己的每—个细微的念头,思维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就会感应善良贤德,思维嗔恨艮邪恶就会感应不好的事物。

****疗疾名典《医心方·求子》:“凡女子怀孕之后,须行善事,勿视恶声,勿听恶语,省淫语,勿咒诅,勿骂骂,勿惊恐,勿劳倦,勿妄语,勿忧愁,勿食生冷醋滑热食,勿乘车马,勿登高,勿临深,勿下坂,勿急行,勿服饵,勿针灸,皆须端心正念,常听经书,遂今男女,如是聪明,智慧,忠真,贞良,所谓胎教是也”。

意思是:凡是妇女怀孕后,一定要德行敦厚,粗鲁声音不听,邪恶的语言不听。不要咒骂,不要恶言,不要惊恐,不要过度疲劳倦怠,不要说假话,不要悲伤愁苦,不要吃生、冷、过酸、滑热的食物,不要骑马乘车,不要到高的地方去,不要去危险的地方(如深坑),不要走下坡,不要走路太快或小跑,不要吃牲畜的筋腱,不要做针灸*疗。要端正心态,保持正身诚意,心无邪思,时常听读圣贤**。现在社会上见到的男女,如果是聪明、智慧、忠厚真诚、坚贞贤良的,多是胎教好的结果。

古人的教训很有道理,胎儿和婴儿时期的教育,关键是父母双方,母亲本身的作用更是关键中的**,母亲本身的道德品格和修养的深刻性对胎儿、婴儿的养育起关键作用。

胎儿具有惊人的能力,为开发这一能力而施行胎儿教育,近年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古人的很多教育方法发展至今仍然沿用,经过一定的变通一样适用于当下教育,胎教也不例外。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