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炒得风风**的就是北大大学生卖猪肉的事情。前不久,卖猪肉男陆步轩受邀回校做演讲,他开口说的**句话就是:“我给母校丢脸了。”那么中国人眼中风光的职业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职业歧视出现呢?
二十年前的中国,只有3%的人能够考上大学。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社会里面,意味着一个人自我实现的通道很少。这就是为什么在那时候人看来,**学府不仅代表着能够接受良好的知识训练,也意味着能够通向未来的世俗成功之路。这样的价值观在90年代的时候对国人影响特别深。而如果我们对自己诚实的话,也会承认这样的价值标准在当下依然存在。人们会去歌颂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但是没有人会去仰拜一个不起眼的清洁工。鲜花和掌声是属于成功者的,那些默默无闻的人只能充当鼓掌的份。从小,父母会说,没出息就去当清洁工。中国人的职业歧视由来已经很久了。
说到底,职业歧视说到底就是知识歧视。文人一般自视清高,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知识社会里面。现在虽然是****社会,人人生而平等,但是谁都知道,很多人在心里还是会给自己和别人贴上标签,分上个三六九级。甚至连中考、高考也是一样,成绩*低者读职业学校——这个排序,也是一个知识排序:职业院校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是*“低级”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发端,职教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一系列的低评价、低待遇、低地位,以及职业教育的低声望,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
跟卖猪肉男一同去的还有陈生,他说:“什么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成功。是要看他是主动,还是被迫做出人生的选择;是看他在迎合社会评价,还是在做自己天性,*喜爱,*适合的事情。”其实不管做什么,只要能为社会**价值的,就该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