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史上最难就业年” 毕业生倾向去二三线城市工作

2013-05-17来源 : 互联网

据***网站消息,***副部长杜玉波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表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这些单位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而广东2013届毕业生签约率到目前为止仅30%,较之去年同期下降了10个百分点,就业形势较2008年更为严峻。在*大的就业压力下,一部分毕业生选择“逃离北上广”,把求职的目标锁定在二三线城市。

回流者:为何要在大城市憋屈呢?

去年刚从浙大城市学院毕业的王彦军刚在一家跨国**公司工作了不到半年,就苦于压力和高昂的生活成本,选择回到吉林省松原市老家的一个小广告公司做业务员。

“我挺庆幸自己当初放弃留在杭州,每天要花费三个小时奔波几十公里路去上班,还要面对职场上的激烈竞争,高消费高房价,今后还有孩子高额的择校费,这些压力对我而言是难以承受的。现在我可以享受180平方米的大房子,走路上下班也只需要15分钟,还可以常常回父母家蹭饭。”王彦军只是“85后”返乡青年大部队中的一个,却突出了在当前大学毕业新趋势——回流二三线城市。

有调查显示,毕业生们逃离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成本与房价过高,比例为61.7%。其次是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比例近五成。还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生活环境不佳、空气污染严重、交通拥堵难以忍受。

大压力、低生活质量使众多毕业生选择了离开大城市,与此同时,地方区域经济崛起为他们提供了同样广阔的舞台。

北京大学学生王琰说:“谈到二三线城市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时,我们往往会提出,硬件设施不完备、文化氛围不浓厚、社会福利不优厚等劣势。二三线城市竞争压力较小,生活比较安逸,年轻人的衣食问题似乎很好解决,但满足了他们自食其力的简单愿望后,他们更期待一种被需要的成就感。”

**观点:选择中小城市就业是青年理性化的表现

“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青年选择一线城市工作、生活,是青年理性化的表现,当一线城市人才饱和、生存压力增大时,青年从一线城市撤离到二三线城市工作、生活,也是青年理性化的表现。”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学銮说,青年就业战略转移是一件好事,没有必要赋予其更多悲情的色彩。

夏学銮说,大学生们换一下环境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广大中小城市与老百姓的生活、与人民群众、与社会实际更加贴近,对白领阶层更有需求,大学生们在这里更容易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