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顾高考备考的日子里,学校、家长、考生对高考都是高度重视的。老师的集中训练、父母的殷切期盼更是让考生们肩上犹如挑起了千斤重担,险些喘不过气来。日前,记者采访了高考中的学生,并对其学习生活进行了一次探究,发现与往年有了很大的不同。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了家长对学生的精心照护,以及考生对高考的看法也不再是“如临大敌”,相反的则是保持一颗平常心来应对考试。
陪读预期有限
孩子健康就好
“妈妈现在在家走路都不敢大声,生怕影响我学习。唉,我的压力太大了。”5月31日,邻水二中高三学生杜金如是说。
杜金的父母一直在广东打工。去年,儿子读高三,夫妻俩商量决定由妈妈回家“陪读”。杜金的妈妈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让儿子从住读转为走读,全天候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但杜金高兴了不到一个月,就感觉到心里压力很大,还是想回学校住读。特别是今春开学以后,杜金变得不仅厌烦母亲,还厌烦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杜金的母亲对记者说,她回家陪读,主要是照顾孩子的饮食,并不想给孩子多大的压力,所以他们不会好高骛远,只是希望孩子身体健康,能考上“三本”就行。
许多陪读的父母认为,在孩子人生的关键时刻,父母如果缺位,那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他们尽心尽力、无怨无悔。不料这种牺牲式的付出有可能让孩子背上心理负担,觉得考不上大学就无颜面对家人,于是整天忧思不已,反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当然,不是所有的陪读都是如此的,更多的考生能够坦然接受父母的关爱,并化作学习的动力,积极冲刺高考。
“这段时间和平时一样,对孩子没有提什么特别的要求,只是希望他尽可能睡早一点,别累垮了身体。”岳池中学2010级的一位学生家长蒋先生说,“我不是很赞成陪读的,但我会随时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心。”
“高考既是水平考试,又是选拔考试。”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学教师朱媛说,上大学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面对高考,家长和孩子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以轻松状态迎接考试。
避开父母唠叨
考生不愿有陪考
“我的理想是能够考上重庆大学建筑系。”岳池中学2010级24班的詹同学说,现在觉得压力不是很大。在谈到是否需要父母陪考时,他告诉记者,他不希望父母陪考,以免父母在去考试的路上千叮咛万嘱咐,下了考场还要不停地问这问那。
“这段时间爸爸妈妈经常跟我谈心,还让我多看看电视。”岳池中学2010级蒋怡同学告诉记者,她的目标是复旦大学,会尽量把高考当成一次普通的考试,不希望爸爸妈妈陪考,如果父母陪着去了,她反而会觉得压力很大。
岳池中学今年共有1600名考生。记者随机进行了一些调查发现,不希望家人陪考的学生居多,只有少数女生表示希望自己的父母陪考。
岳池中学2010级24班班主任李丽老师介绍说,现在高三的同学大多已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希望家长多与孩子交流,在陪考的问题上,能够尊重孩子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