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学童两地跑 文化差异难适应

2013-08-06来源 : 互联网

20122013学年,跨境学童已达1.6万人,每天这些人需花费45小时往返深港两地。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跨境求学除了造成时间、精力上的花费,还带来安全、融入等一系列问题。根据香港教育局的资料,目前,每天从深圳跨境到香港上学的中小学和幼稚园的学生逾1.6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双非”儿童(父母均不是香港人,但小孩在香港出生)。因为“居港权”,这些儿童都只能在香港上学。

这些“双非”儿童从小只能自己一个人在香港上学

两边跑“舟车劳累”

据了解,为了去香港上学,这些跨境学童每天早上起床要比在深圳本地上学的学生早得多,每天往返花24小时。为方便他们,深港两地近年开通了“学童专用通道”和“学生专用候检区域”,一些“双非”儿童较多的小学和幼稚园,还安排了保姆车接送,可是对小小的学童来说,跨境上学仍是不小的挑战。

文化差异难以适应

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香港读书,主要是看好这里的教育,可没想到的是,孩子很难适应两地的文化差异而融入香港。

“双非”家长黄爸爸说,因为孩子在香港学习繁体字,讲的是粤语,回到深圳与小区朋友沟通时并不顺畅,也经常写错字。赵妈妈也表示,孩子对深港两地的归属感都相对弱,“在香港,他会觉得自己是外地人,跟班里的其他同学有距离;回到深圳又被大家叫做港仔,却说不了几句标准的粤语,这些时常让他们感觉无所适从。”

跨境学童父母很无奈

这些跨境儿童在香港出生,只有居港权,没有深圳户籍,在深圳只能上民办学校或学费高昂的**学校。有些家长想为孩子办内地户籍,做回内地人,却发现由于内地相关法律规定,居港权和内地户口不可兼得,要入内地户籍必须先放弃居港权,结果“双非”家长都面对接受跨境教育还是内地高昂学费的两难处境。

而对于这些情况,香港**评论员朱家健认为,从读书开始,跨境儿童就开始承受着大于常人的压力,也更好地磨练了他们的自立能力,目前的困难应该是暂时的。如果香港**有所识,有所为,关注这个群体,以政策为导向,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帮助他们尽快融入香港,那么,“双非”家庭也可以先苦后甜。

标签: 家庭教育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