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开学季,新投入使用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有所改动,原本的30篇课文中有9篇被更换,其中鲁迅的《风筝》被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代替了。普遍说法是鲁迅的文章不易掌握。据了解,鲁迅的文章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中的数量渐减。这一删也引来了民众的热议。
对于这一改动,有学生说“没有《风筝》了,学起来就简单多了。”而一位中学老师也表示“这篇文章需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里去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确实不太好掌握。”
针对鲁迅被“踢出”语文教材这一事件,新浪网还特意做了一项**调查《你赞同鲁迅退出语文教材么?》,总共三个选项:1、反对。鲁迅的作品是**,代表“民族魂”。2、赞同。鲁迅的文章内容相对于中学生来说,太深刻了。3、无所谓。
截至到今日中午一点半左右,共有10723人参与投票,其中72.7%的人反对;19.9%的人赞同;还有7.5%的人觉得无所谓。虽然投票还没有截止,但从**调查来看,多数人持反对票。
反对派的观点:
@兰州高尚:要么多选、要么弃选,这都是病态。实际上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样的美文,放在小学高年级或初中语文课本中,那种干净、浓郁,那种和土地、人文的联接,来自那个时代的童趣,足可以给当今少年儿童干瘪的生态照个亮儿。
@少帮主简若宁:喜欢鲁迅。谁说初中生读不了深刻的文章,那个时候读的,够一辈子咂摸了。
@悠然自得的蝎子:是现在的人变笨了吗?以前能看现在就看不得了?不就是因为鲁迅先生的文章深刻所以才受很多人喜爱和欢迎啊。
@鑫鲜人: 课本里没有了祥林嫂的悲哀,没有了阿Q,没有了百草园。学生不会再知道鲁迅这样伟大的人物。即使不出现在语文教材中也编进课外读本里吧。别消失。
赞同派的观点:
@有机雪里红:是因为现在对照现实太容易读懂了,我们那时候是真读不懂。
@九之行99:时代背景变了,教材变化适应时代,不需要非去赋予太多额外意义。
@贾小胖胖:挺好,晦涩难懂,多弄点赞美生活、热爱生活的,让孩子们阳光一点。
@琳慧_xu:鲁迅陪伴了我的少年时代,现在回想起来那种背书、抄书的情景,还想哭。
记忆太深刻了,终于,我们的下一代**需要了。
有人怀念,有人摒弃,即使课本**有鲁迅的文章,作为学生也可以在课外读读鲁迅的书和故事,毕竟是中国文学的**之作,岂能因为教材不收录就忽略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