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应试教育一直备受争议,日前,北京大学**教授郑也夫在*期广州教育大讲坛提出自己的观点: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没有一个在大陆受过中小学教育,因为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得已没有了想象力和**力,只是一个考试机器。
北大教授郑也夫
郑也夫把中国中等教育(小学教育之后、大学教育之前)的现状比作压缩饼干,“学生的天赋和能力参差不齐,教育机构的做法往往是上压下提。即成绩好的学生会被限制,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被逼迫去学习,出现了伺候分数的现象”。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天赋被埋没了,只是单纯成为一个考试的机器。
郑也夫个人认为,中国的教育可以借鉴德国的教育模式。德国的教育模式有哪些优点呢?德国是采用三轨制,在小学四年后学生分流成三种不同的中学: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科中学,各占1/3。其中只有文科中学的学生才会走进大学,而主体中学和实科中学的学生都会进入职业学校。而德国的职业学校与大学没有地位上的优劣之分。
不过,这同时也面临着一个问题,即使是成功借鉴了德国了这种教育模式,可是在中国人的观点里,还是学历至上。因此,你读了职业学校由于学历太低在社会上也不一定吃香。再者便是中国的职业学校办学太差了。要解决应试教育上的这个问题,只有靠不断改变人们的观念以及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