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到新年佳节了,很多外出务工的人们也陆陆续续的赶回家,春运的高峰期让留守儿童的问题又掀起一次**,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经济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城镇化进程迅猛,由于城市空间拓展,人口和出行增加这就为农村闲置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实现他们的淘金梦,这便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流动到其它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姨等亲属的14岁以下儿童。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主要表现为:
一、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向学。
二、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三、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那么,造成留守儿童有以上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一 、父母长期在外,缺乏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位老师,他们以其启蒙性、长期性、个体性、灵活性、感染性和**性等特点弥补着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施加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以及理想抱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失去家庭教育的孩子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人看管,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或者成绩倒退,在学校有老师管教,可是回到家便没人管了,可见,没有父母的教育而单靠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二 、隔代教育或上代教育的不足
多数留守儿童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隔代教育。他们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很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而留守儿童由其叔、伯、姨等亲属监护则称为上代教育。作为临时的监护人,他们有所顾虑:不是亲生儿女,不好严格管教。这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留守儿童与监护人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三 、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到位
由于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对他们的认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由于认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儿童难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师对他们失去信心,干脆把责任又推给孩子父母的身上,对他们放任不管。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是对社会尤其是学校面临的*大挑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困惑。但是作为教师有责任教育好这些学生,为他们**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