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职院校建树百年老店品牌的探究

2014-01-28来源 : 互联网

“**老店”的一般含义是指商家成立时间悠久,诚信经营,产品服务*具特色,虽然历经**沧桑,但企业的品牌及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仍受到百姓的信赖和欢迎。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关键词:“时间悠久”“*有特色”“品牌受到信赖和欢迎”。*先“时间悠久”包括两重含义,一是必须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获得自己的发展空间,而且发展得很好(发展不好就不可能有持续发展)。二是在良好的持续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企业精神与物质**双重累积,奠定了继续发展的基础和后续发展优势。其次是“*有特色”,反映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的差异优势与比较优势的显现,是“无可替代”的价值体现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昭示。再次是“品牌受到依赖和欢迎”,这是企业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体现,是产品质量与服务最终产生的回馈,也是企业面对社会最有发言权的东西。

把一所高等学府建成“**老店”,抛开“学府”之于“企业”的特殊性,“学府”也必须满足“**老店”一般要素,那就是拥有“时间悠久”“*有特色”“品牌受到信赖和欢迎”等品质。高职院校以建设“**老店”作为战略目标,既要有成就伟业的大气,也要有成就伟业的理性,既是理想的,也是务实的。目标决定成就,没有高远的目标,就不可能有很大的成就。站得高才看得远,站得高才看得清,才能准确把握发展方向,认清隐伏的危机与潜在的机遇,形成优势*领风骚。

一、认清形势

高等教育目前的背景是什么?这是认清高等教育现状并进行高等教育理念更新、推动事业发展*先面临的问题。

(一)看世界背景

从20世纪末开始,用国际标准评价高等教育就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在这个背景下,任何国家的高等教育都面临着“四化”:一是工业化,工业化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本质上是科学技术创新。二是市场化,政府对大学的态度是鼓励大学之间进行市场式的竞争,而政府对大学也像对市场一样,提供服务和监督。大学在市场中可以获得更多资源,同时也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包括大学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大学的科研成果能否转化为社会需要。三是信息化,信息化使高等教育的许多观念、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网络式的大学及互联网技术,正在重塑大学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甚至大学的管理制度。四是全球化,全球化从经济的全球化开始,直接结果就是高等教育评价标准的国际化。

(二)看中国背景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来的新任务。中国经济增长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但中国经济三十多年的发展主要是靠高投入、高耗费、高污染及低效益来支撑的,靠资源、能源、廉价劳动力和广大的市场获得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靠科学技术来支撑,科技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人才,人才需要高等教育。在中国当下的背景中,高等教育必须重新定位,实现本身的使命。

(三)看教育本身的背景

中国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出现规模的急剧扩张。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变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但规模大是否意味着水平高,怎样把数量化的高等教育转向质量化的高等教育。因此,中国高等教育目前正面临着转型——从规模发展转向质量发展。

在此基础上要更新观念。“大学”的内涵是什么。“大学”之“大”*在大德,大学里应该有大爱、大雅,大学是承担社会责任和收藏社会良心的地方;“大学”之“大”还在于有大学问和大师。“大学”之“学”在于它是学府,学府的特征是以学术为导向,以培养人才为归旨。高等职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种类型。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确立这样一些观念:第一,根本使命是培养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第二,教学和科研是永远的中心;第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第四,专业与学科建设是龙头工作;第五,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工程;第六,学术追求是灵魂;第七,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第八,服务学生是最终目的。

在国际背景、国家背景和教育本身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要抓住四个关键点。第一个关键是“质量”。世界上所有的高水平大学,都不是以规模著称的,而是以质量立世的。 第二个关键是“特色”。每一所大学只有彰显特色,才有存在的意义。特色就是不可替代性、*有性和不可模仿性,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第三个关键是“改革”。改革是大学的活力源泉所在。第四个关键是“国际化”。国际对大学的评价标准逐步趋向统一。

二、明确思路

总体上,建设“**老店”,要形成尊重人才、崇尚学术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要确立以学术为主导的理念,要努力形成自身特色(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特色、教学特色、精品专业与拔尖学科特色、管理特色等)。师资队伍建设的好坏,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性因素。学院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时,不仅要考虑到当前师资数量不足、层次偏低、骨干与学科带头人及“双师型”教师少、教育教学理论及技能不足等现实问题,同时还要充分参照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经验,深入思考,开展创新实践。

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区别在于,普通高等教育偏重“学科本位”,以学科知识的认知、掌握、研究、创新为其特色,而高职教育则偏重“能力本位”,以应用技能、合作态度、应用性创新的培养为特色。因此,高职院校师资建设要紧紧围绕高职特色进行。

(一)把握好师资引进的分寸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师生与实际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双师型”高质量教师是高职教师的主流。引进教师一方面要广开师资引进渠道,通过补充研究生、向社会公开招聘高职称高水平教师来补充高职教师的数量;另一方面,要突出教师的“应用技能”这一重点,注重从企业、产业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他们一般应具有工程系列的中高级技术职称,有长期在一线从事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经历,经过教师培训,取得任教资格,他们更适于作为技术实践课的教师。还要注重从生产一线选聘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经过教师培训作为兼职教师,不断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

(二)加强对教师的培养

要使师资结构中“双师型”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占有合理比例,光靠引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立足于培训和培养。采取脱产培训、进修、寒暑假集训等方式,让教师到企业挂职,到社会兼职,这样既可了解市场、企业的前沿科技信息动态,又可以此为契机,走产学研道路,促进与企业合作项目的开发,开设新专业。

(三)深化管理机制改革

通过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合理拉开分配差距,鼓励和支持教师立足本职工作多作贡献。在分配上向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倾斜。建立特殊岗位津贴和科研津贴等岗位津贴制度,吸引和稳定优秀拔尖的学术人才和技术人才。

三、打造自身特色

(一)建设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是办学特色的核心体现,特色专业建设是打造高职院校特色的*要课题。要实现“知名”与“一流”,必须要有特色专业。因此,建设特色专业是高职院校建成“**老店”的*要任务。高职院校要花大力气,聚精会神地建设若干特色专业。特色专业,其特色应该显现在专业水平一流、培养出来的人才抢手。特色专业的呈现方式就是其专业特色。培育专业特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深刻认识专业特色的呈现特点。第一,科学性。贴近需要,尊重规律,与时俱进。第二,*特性。既要体现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不同的特质,又要体现其在同类院校中不可替代的做法、经验和成果。第三,持续性。专业特色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完善的工作过程。第四,创新性。要紧扣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探索创新。

2.明确专业定位,强化素质培养。 高职院校准确定位应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应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要围绕这一主线努力打造专业目标和培养计划,把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始终作为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以此确立相应的课程群系,明晰各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角色。一方面使学生具备应有的知识层次,另一方面强化相应的技能。从而以职业素质培养为龙头,统领专业各项人才培养工作。

3.完善课程结构,实现培养目标。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选修课。整个过程从职业分析入手,明确职业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具体来说,应把握四个方面,第一,按照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对相关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如在市场营销专业可将商务谈判课程和公关礼仪课程进行整合,形成商务谈判与公共关系礼仪。将消费者行为学与推销理论及技巧课程进行整合,形成消费者行为与推销技巧。整合后的专业技能模块的各主干课程都能在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在校内外实习实训的实践力度。第二,将职业认证课程嵌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广泛征求行业企业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认证。在其所对应的职业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将认证内容和课程体系有机结合,并以直接参加国家相应等级的职业认证考试成绩作为该门课程的结业成绩。学生能考取的专业核心认证原则上不超过3个。第三,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打造2~3门符合行业企业要求,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职业技术课程。课程教学大纲要在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广泛征求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课程教材的理论内容应由院校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编写,实践内容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编写。实践环节的授课由行业企业专家或高职院校具有丰富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担任。第四,高职学生在校最后一年学习,可按细分专业进行对口培养,有针对性地强化其专业素质。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实现学校与社会零距离、学生与岗位零距离的目标奠定基础。

4.依托产业群体,实现校企双赢。要打造专业特色,必须紧密依托行业和企业的支持。如果不能很好地依托并服务于行业企业,就不可能获得社会广泛的认可与支持,也不可能推动专业建设的纵深发展。为此,*先,学院要拥有数量适当、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既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又畅通学生就业渠道。其次,形成“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专家参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模式。学院的骨干教师每年应拿出1~2个月的时间在不影响常规教学秩序的基础上,轮流到企业进行对口实习实训,参与企业各种实际问题的研究,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承担横向科研课题,把自身拥有的知识优势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接受企业各种新问题和新挑战的检验,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行业企业专家定期到学校为专业学生举办讲座,专业的重点实践课程也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承担。

(二)建树思想道德教育特色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在强化职业技能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思想与道德教育。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表现在:第一,缺乏自信,思想比较消极。感觉生活压力大、自卑、对未来没有信心,甚至由于对自己现状的不满,进而引发对学校、对社会的不满。第二,渴望提高学历、得到认可,却意志薄弱、缺乏拼搏精神。他们中的一些学生总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渴望实现人生价值而又缺乏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期望有所作为,却又疏于基本训练。第三,思想道德认知和思想道德实践存在极大反差。思想上有一定的认识,可行动跟不上。多数大学生认为,道德规范应该遵守,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应该摈弃,但他们在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之间存在明显落差。第四,学生缺乏理想信念,信仰危机比较严重。很多高职学生缺乏青年应有的思想道德热情,对一些思想道德理论观点持模糊和错误认识。要建树思想道德教育特色,*先要创新机制,保障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其次要在日常学习、文化熏陶、习惯养成、实践活动、道德理论上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解决等方面逐步探索和形成有效的系统模式。

(三)涵养管理特色

管理的意义在于:第一,要确立学院发展方向,引导大家迈向共同的目标。第二,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包括以制度规范和保障秩序,为人才培养提供物质条件等。第三,为人才培养提供服务。涵养管理特色必须从实现管理的意义入手。

1.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术、尊重学生的氛围。办学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才,因此要尊重学生。人才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知识与技能的培育,而这些都属于学术范畴,学术本身的发展又需要自由中实现创新,因此要尊重学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因此要尊重教师。知识是人才培养的源泉,因此要尊重知识。学院管理的线路应是各单位服务于教学单位,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服务于教师,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教师服务于学生。因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术、尊重学生要在学院形成风气并落实在行动上。

2.调整和改善内部治理结构。以精干、顺畅、高效为原则,调整和改善治理结构。第一,坚持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第二,推进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第三,院部机关实行“大部制”。

3.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第一,厘清管理的责、权、利,明确办事的规范、流程、责任,使学院工作的各条块在制度框架下自动、自主、高效运作,使各单位、个人成为积极解决问题而不是上交问题的主体。第二,构建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能者得势,功者得位。第三,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尝试项目化管理模式,确保完成的效率与质量,并鼓励管理创新。

标签: 百年老店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