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日前发布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显示,“小胖墩”和“小眼镜”数量持续攀升,脂肪肝、高血压等慢性病也现低龄化。对此,北京市政协提出将体育纳入高考[微博]科目,增加中考[微博]体育分值等建议。(新京报)
“体育入高考”,其本意是以考试为杠杆,撬动学校、家长[微博]、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其积极意义显而易见。不过,正如不能简单把导致学生体质下滑的原因归咎于体育课没上好一样,仅靠高考“指挥棒”**学校体育教育,遏制“小胖墩”、“小眼镜”的数量攀升,未必就是可以*本的灵丹妙药。
“小胖墩”“小眼镜”的病态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有多方面因素。比如,长期形成的重智轻体的教育理念,“没病就是健康”的畸形认知,令学生不堪的课业负担,饮食结构不合理的生活模式,以及其他种种不良行为习惯等。实现“小胖墩”瘦身,必须调动学校、社会、家长、学生四方面的积极性,开具综合*理的“复合处方”。
*先,必须摒弃重智育轻体育的教育倾向,走“教书”与“育人”并重的素质教育之路。“育人”既包括道德品格、心理素养,自然也应当涵盖健康体魄和体能锻炼。不能把体育课只解读为项目达标和高考得分,而应当将其定位于传播体育精神、培养体育习惯、奠定体能基础的认知高度。
其次,要把孩子们的体能考评纳入学校教育的评价体系,做到早介入、常摸底、早矫正。由**投入或由社会捐助,让对孩子们健康状况的定期体检成为学校的例行性、常态化工作,建立健康档案,拟定健身计划,解决突出问题;让“营养师”进驻学校,宣传科学合理的饮食方式,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改善饮食结构,矫正偏食嗜甜和过量饮食等不良习惯。其三,学校与家长联动,引导孩子们养成有益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