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留守儿童的问题一直是社会比较关注的,一项留守儿童学业调查报告显示,不管是初中还是小学,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比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学习目的要高。同时对学习目的、学习习惯、成绩三个方面都进行了对比,发现,有母亲在身边的孩子学业受影响*小。
对于母亲监护型家庭,父亲外出务工,负责家里的经济收入,而母亲则是在家专门照顾孩子的生活学习,因此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相对较为关注。
近年来与留守儿童有关的**事件屡屡出现,如2015年贵州省毕节市留守儿童四兄妹在家服用农药身亡事件,留守儿童问题不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基于对全国10省20个市(县)的中小学分层抽样调查数据,对其中农村非留守儿童(父母监护型)与留守儿童(母亲监护型、父亲监护型、其他人监护型)在学业状况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描述与解释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方面的问题与特征,并为解决留守儿童学业问题提供相关的科学建议。
学习目的比较分析
学习目的,*简单的理解就是“为什么学习”。本研究从学生学习目的的内在性程度来描述学习目的,从低到高调查问卷依次采用了“家人的要求、不上学在家没事干、给家人争光、想学习知识”四级来评定,分别记为1—4。
我们以初中生和小学生为样本,分别进行了不同监护类型的均值比较分析和以监护类型为因子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来说,无论在初中阶段还是在小学阶段,非留守儿童(父母监护型)的学习目的的内在性均高于留守儿童,同时,中小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在性在监护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0.01)。具体言之,从均值比较的角度看,父母监护型儿童与母亲监护型儿童的学习目的内在性较为接近,均排前两名,而父亲监护型儿童和其他人监护型儿童的学习目的内在性则相对较差。这与国内类似研究的结论有相通性,即母亲监护型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情况较为接近,且明显好于父亲监护型和其他人监护型儿童。方差检验的结果印证了这一点,并且可以看出,不同监护类型学生的学习目的的内在性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留守儿童群体内部不同监护类型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另外,从学段的角度看,小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在性要整体低于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