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孩子的考试成绩?成绩只是代表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学习成果,家长们要合理地看待,但当孩子的成绩摆在眼前时,家长的情绪却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被成绩所牵绊。那么,怎样评价孩子的考试成绩才*合理呢?
孩子考了好成绩,家长常见的不合理反应:
1、好成绩=物质奖励
小明:“妈妈!我考了**名!”
妈妈:“哎呀,真棒,这就带你去买变形金刚!”
下次考试前,小明:“妈妈!这次你给我买什么玩具?”
误区:孩子的好成绩直接与外部的物质奖励相联系,会影响孩子内在的成就动机。孩子的学习仿佛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只是为了得到物质满足,孩子原先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力自然而然地被忽略了。
2、谦虚?打击!
小明:“妈妈!我考了**名!”
妈妈:“考了**名就沾沾自喜啦?你看你的数学,没考上满分,你的语文,也没隔壁小红考得好!总分**名不代表你就学得好,不能骄傲!还得好好努力!”
误区:家长希望孩子谦虚、继续努力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对于孩子的这些否定,容易让孩子产生*大的挫败感和压力感,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在其它事情上也开始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继而变得不自信。
3、怀疑孩子的能力
小明:“妈妈!我考了**名!”
妈妈:“是吗?你上次都没进**,这就考了**名了?不会是抄的吧?”
误区:如果孩子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好成绩,家长的反应无疑会深深地伤害孩子;即便孩子是由于作弊才取得好成绩,这样直接戳穿也会刺痛孩子的自尊心。不管孩子是如何取得如此大的进步,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对好成绩的强烈渴望,而这种渴望背后,是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是一份寻求鼓励和认可的期盼。
对于孩子的好成绩,可以这样做:
1、肯定孩子取得的成果,理解孩子的付出与努力,信任孩子成长的动力,给孩子充满爱的抚慰和奖励。这时的奖励不应当是特殊的,可能和孩子参加了合唱团一样,也许是一顿美味的饭菜,也许是一个温暖的拥抱。
2、关注孩子的内在,让孩子表达自己的喜悦,同时也看到自身的能力与向上的决心。
3、适当引导孩子了解好成绩背后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孩子继续前行的动力。
那当孩子成绩不好时,家长又该如何应对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由儿子讲述的真实故事,看看这位爸爸是怎么做的。
我进入中学后,开始叛逆、调皮、厌学、爱做白日梦,每天都憧憬变成一个像舒马赫那样的赛车手。我的成绩很糟糕,让教过我的老师都无计可施。
爸爸找我谈话了,要就我的学习成绩与我展开讨论,他对我说:“你的老师告诉我,你现在整天梦想着当舒马赫那样的赛车手,变得不爱学习了,对吗?”
(爸爸没有指责和比较,先确认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态度。指出“现在”和“变得”,说明爸爸理解这是孩子阶段性的特点,并把这份理解传达给孩子。)
“是的。”我感觉他的话里有一些鄙视的成分,这是对一个14岁少年尊严的莫大侮辱。我有点挑衅地说:“舒马赫是我的偶像,他像我这么大时成绩也很糟糕,他还考过零分,现在不照样当了世界**赛车手?”
(了解孩子各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非常重要,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青春期的孩子有自我中心的特点,非常敏感,更容易从自己片面的角度去看待别人的态度。这个矛盾的时期常常有叛逆的表现,想要追寻自我、挑战**。)
爸爸爽朗地笑了起来:“他考了零分,当了赛车手。可是,你从来就没有考过零分啊,每次都是‘C’。”
(爸爸的情绪不受孩子挑衅的影响,依然平和从容地从孩子目前的兴趣和偶像谈起,将其与孩子的现实情况联系起来,能够将谈话继续深入进行下去。)
“你希望我考个零分给你看看吗?”
他笑了:“好啊,这个主意不错!那我们打个赌吧,遵守考试规则的前提下,你要是考了零分,以后你的学业我绝不干涉;但你要没考到零分就必须服从我的要求。如何?”我们认真地击掌为盟,我在心里已经开始窃笑。
(爸爸顺着孩子的意图,轻松又坚定地引导孩子订立协议,而协议的内容让孩子觉得这样更有机会达到自己的目的,非常有诱惑力,当然顺利成交。这样的方式既让孩子觉得“有利可图”,又带给孩子遵守约定的责任感。)
结果可想而知,想要**地避开所有正确选项,拿到零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失败了,但爸爸提出的条件却是:考到零分,就可以早日获得自由。
这至少比考A容易吧?我为了早日考到零分,我不由自主地开始努力学习。然后,我开始发现自己会的题越多,有把握做错的题就越多。一年后,我成功地考到了**个零分!
(爸爸给了孩子继续再来的机会和宽松的空间,没有时间限制,没有无意义的要求,只有当时对孩子来说非常有吸引力的目标,孩子就有动力一路向前。)
后来,我考上了哈佛,读完硕士读博士;译了书写了书,拿了音乐奖,获得了表演奖;似乎在18岁以后,我就再也不去想做舒马赫第二了。我觉得我完全可以做到刘轩**。
(孩子顺利度过了青春期,找回了真正的自我,也成为了真正的自己。顺便一提,这位聪明的爸爸就是美籍华人作家刘墉。)
对于孩子成绩差,家长可以这样做:
1、先让自己放松,如果感觉自己有情绪,可以等平静之后再和孩子沟通;
2、不指责,不比较,首先了解孩子对考试成绩的感受和态度,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成绩、情绪、想法都被包容和接纳了;
3、从孩子的思路谈起,思考如何能让孩子以适合的方式投入学习,并且不排斥、不感到压力;
4、每个孩子都有成长的动力和愿望,但只有在信任、自由、支持、吸引的环境下,才能更好地展开双翼,起飞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