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有体育馆、图书馆不奇怪,可是在青岛科技大学崂山校区里居然有一个烧瓷器的小窑场。这座位于科大崂山校区的小窑场,经常被过往的同学误认为是锅炉房,它的主人,是29岁的忠臣。忠臣是青岛科技大07级的学生,专业学的就是烧制陶瓷,大学毕业后当过两年北漂,2014年回到青岛,专心当起了陶匠。
说是窑场,其实这里只有两座窑炉,再加上工作室,算是学校的“陶瓷艺术研究所”。忠臣当陶匠的日子,过得挺“仙儿”的。每个月一半时间用来做活儿,另一半的时间就去跟朋友们喝喝茶,或者去看看艺术展。尽管只工作半个月,但忠臣的收入还是能稳赢朝九晚五的都市白领,在刚回青岛那年,还算不上陶瓷名家的他,仅一把茶壶就卖出1600元的高价。
在上大学之前,忠臣一直学的是美术专业,真正接触陶瓷烧制是大二之后的事。“忠臣师兄是个能够沉得住气的人。”同样是陶瓷专业,还在读研究生的孔嫚告诉记者,即便毕业多年,忠臣师兄在学校事迹依然被学弟、学妹们津津乐道,早晨9点到工作室,直到晚上12点才回去,这份痴迷和专注,带过他的老师全都赞不绝口。
做陶瓷真就这么好玩么?忠臣说,在他看来,陶瓷的美丽在于它的不可控性,不同于绘画,每一件陶瓷作品从选泥、制坯到风干、进窑,每一步都充满了变量,即便是陶瓷大师,也不能保证每一窑出来的都是精品,而正是因为陶瓷这种富有生命力的变量,才让他如此痴迷。
“陶瓷跟人一样,再美的作品都会有一个瑕疵点。”忠臣说,即便是那些保存在故宫博物院里的精品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陶匠是一种创造生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