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不是全都顺利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老师哪些行为容易引起家长的不满。
一、老师哪些行为容易引起家长的不满
1、恐吓孩子
老师爱用罚站、语言恐吓来维持课堂纪律。这一种方式,特别针对爱讲话的孩子。
陈女士的儿子已经被老师“恐吓”好几次了。9岁的儿子上课爱讲小话,班主任纠正了很多次没有效果,于是放狠话:“我这个班不留你了,你去别的班吧。”
儿子当时比较害怕,哭着承认了错误。但这种威慑力只能管几天,他还是照旧上课讲话。“没从根本解决问题。我觉得老师的这种办法不妥,但也不好跟老师说。”陈女士很无奈。
课堂罚站,也是一些老师对爱说话淘气孩子的招数。“不会让他们站一节课,会等不嘻嘻哈哈笑了再坐回去。”路女士的女儿11岁了,乖巧的女儿没有被罚过,但班里调皮的孩子基本都被罚过。
2、鼓励告状
为了便于管理,老师鼓励孩子相互告状,相互监督。
“我告老师!”这是女儿和同学的口头禅。周女士想不明白,自己小时候很讲义气,好朋友很多。现在的孩子们不太团结,经常以告老师来威胁别的同学。
因为老师鼓励“告状”,所以孩子们一点小事也告状,比如谁上厕所去时跑了,谁带了课外书去学校了。
“闺女现在很不自信,穿裙子去学校怕同学告状,课间看课外书怕同学告状。”
“学校老师一方面要强调团结合作,一方面又强调监督告状,分解他们团结合作的潜力!长此以往,孩子们心里会失去标准,他们会不知道该怎样做才算对的了。”周女士很担忧,她也担心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变得溜须拍马、不讲义气、不懂团结。
3、乱贴标签
老师给孩子标签,甚至取绰号。特别针对爱提问或有个性的孩子。
得知老师给女儿取了一个外号叫“任性花”时,已经过了半年。因为女儿不敢告诉家长。肖女士很生气。“本来孩子有点小不同,耐心教育一下就可以了,还可以找我说,我也会配合。老师带头给孩子起外号,无形中让全班同学都加深了印象,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动不动就有同学笑话她。”
肖女士找到老师,老师解释说“都是为了孩子好”。之后老师也没再这样叫了,班里同学跟着慢慢也就忘了这事儿。如今,女儿上六年了,“但这外号已经影响了孩子近一年。”
4、有失公平
不公平对待孩子。主要针对家委会的孩子,他们更受重视,更容易评三好生。
关于老师偏心,也是很多家长心中的一根“刺”。多所学校的家长,都表示老师有“私心”。特别是针对家委会的孩子,老师会有所侧重。
“我们班**的三道杠,数学只能考六十多分,语文也很差,他妈妈是三年级家委会会长。”
“我们班三好生选举,老师直接告诉学生不能选谁,评**举时明目张胆开吹风会。”
不 仅家长有微词,很多孩子也有想法。张女士说,“我女儿都说,这种选举就像看破红尘一样,特别无聊。”她代表很多家长,说出了心声,“时代在飞速变革,师者 无论从文化修养,道德修身,视野的开阔等都要不断跟进,方有资格教书育人。啥也不具备,*低得有爱,爱教育事业,爱每一个孩子。”
二、如何处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老师与家长的交流要讲究艺术
要讲究交流的一般技巧。一是教师与家长交谈时应语气委婉。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先扬后抑。二是报忧也报喜,教师不能等孩子犯了错误后才去与家长沟通,找家长告状,而平时要主动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情况,谈孩子在校学习,与人相处等方面的进步表现,以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这是大部分家长都较关心并十分乐意接受的。教师向家长反映情况属实,并注意态度要平和,语气要委婉,这样便于家长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1、面对问题与矛盾,冷静思考。当教师与家长发生矛盾与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冷静,努力找到症结所在,避免冲动而发生正面冲突。
2、积极主动采取恰当的沟通策略。矛盾发生后,教师应积极主动,从多方面了解情况,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即使家长有过激行为,也要冷静处理,避免矛盾激化。
3、乐观、自信、大胆晾晒自身实力。教师与家长之间发生矛盾,很可能因为家长对教师的实力有怀疑。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然后运用到教学实践。让所有家长刮目相看。
老师哪些行为容易引起家长的不满?你是否在小编的介绍里找到答案了?希望能够有所帮助。